2014年01月1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际

外国政要退休来华“走穴” 布莱尔3小时赚百万

  施罗德盛赞青岛啤酒

外国政要退休来华“走穴” 布莱尔3小时赚百万

  保尔森

  施罗德

  德国前总理

  担任领导时每年来中国一次,任期结束后反倒机会多了,平均一年来三至四次。这就是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退休生活。他在2005年卸任,第三天,瑞士出版集团荣格集团就聘他当顾问。其实施罗德并不擅长写作,甚至连100行的社民党活动计划都没写过,但这不重要。荣格集团计划开拓东欧和中国市场,所以要借施罗德与中国的关系,敲开中国市场大门――向中国人推销德国产品。

  公开资料统计显示,“推销员”施罗德的绩效清单,是在2009年直线上升的。这恰好是四万亿投资所涉及的大型基建开始陆续开工的年份。当年十月,施罗德出现在湖北武汉,与施罗德同时亮相的是德国海瑞克股份公司董事长、行政总监马丁?海瑞克。这家公司是在全球有名的隧道掘进设备制造商和服务商。这一年,正在建设的武汉地铁隧道中,活跃着七台海瑞克隧道掘进机的身影。

  2010年,施罗德又出现在山东青岛,出席国际新能源论坛。这次同行的是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泽霍夫。施罗德说,中国在减低能耗方面需要得到帮助,德国公司在这方面可以提供新能源的技术协助和经验,山东方面则表达要建立德国工业园的意向。

  2011年,施罗德的推销重点则在重庆,据报道,在施罗德访问的这段时间,德意志银行、巴斯夫集团等德国企业在重庆的投资不断加码――号称“全球最大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项目”落户重庆,这是德国企业在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化工项目,达到80亿元人民币。

  除了将德国产品卖到中国,施罗德还将中国项目带回德国。2006年中国春节刚过,他就出现在北京,希望有意前往德国投资的中国企业家拿出勇气去德投资。

  保尔森

  美国前财政部长

  “我不是基辛格,我是保尔森。我的职业生涯主要是在商业,而不是政府。”2012年7月访问北京时,美国前财政部长对媒体这样说。

  他的确愿意和生意人在一起,即使是在中国也一样。无论是保尔森的继承者――现任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还是曾在姚记炒肝餐厅吃过北京小吃的副总统拜登,他们其实与处于官员体系之外的中国人接触并不多,且多半是礼节性的。

  保尔森不一样,他领导下的高盛集团在1994年就来到中国组建办事处,成立仪式是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等到他2006年辞去高盛集团主席与CEO职务,第一次以美国财政部长的身份访问中国时,保尔森将第一站选在了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省份,浙江。

  这是一种离政治更远,离商业更近的姿态。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外国高官访华时这么干过。但这对保尔森不算什么――因为他骨子里是商人,而且对中国事务非常了解。从1992年开始,他和他身后的高盛就不断谋求在中国拓展业务,而金融业恰好是中国进入1990年代之后,在各项改革中取得较大开放空间的领域。也就是说,在即将上升的电梯里,保尔森先于其他人,站到了那个离按电梯按钮最近的位置。然后,电梯上去了。

  无论退休与否,保尔森在中国政界的广泛人脉,都是高盛集团,以及美国政府可遇而不可求的财富。这也是他在对华事务中取得成就的个人模式。

  2009年辞去财政部长一职之前,他可以定期与中国领导人见面。辞职之后,保尔森出任博鳌论坛理事,这里是他与中国领导人见面的新场合。报道称,在去年的博鳌论坛上,保尔森提出计划写一本新书,主题是“有关中国和在中国做生意”。

编辑:曹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