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发展战略。记者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目前,京津“双城记”加快推进,津冀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京津冀地区以合聚力,将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据悉,2014年,本市要加强区域规划研究合作,开展京津冀城镇群区域规划研究,从空间发展、分区管制、城镇体系、区域生态、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规划要点。加强与北京的战略对接,完善京津合作示范区即未来科技城规划,开展中关村京津科技园、武清北部地区规划编制。重点做好蓟港铁路与北京S3线对接、京唐城际铁路、天津到首都第二机场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环渤海铁路、津承铁路、津石高速以及集疏港铁路和公路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同时积极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做好首都经济圈、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推进区域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加强海港、空港、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做好与北京S3线、首都第二机场交通线对接和环渤海铁路、津承铁路等交通设施规划。

  同时,进一步借重用好首都资源,积极承接部分首都疏解功能,搞好京津合作示范区未来科技城、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等大型合作项目建设。吸引首都企业来津设立大学城、医疗机构、科研基地、金融创新试验区等项目,使之成为承接首都功能转移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带动区。

  推进市场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产业、商贸、物流、金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支持有实力的天津企业到周边地区和腹地省市设立分支机构和生产基地,推进产业梯度转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降低准入门槛,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为各地企业来津投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要继续发挥港口和保税港区优势,完善大通关体系,优化无水港布局,推进通关便利化,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推进港口、保税功能向腹地延伸,搭建面向区域乃至全国的综合性、专业性要素市场,构建综合物流网络体系,更好地为腹地省市参与国际竞争服务。

  在社会关注的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方面,京津冀地区要推动水污染治理、南水北调中线、风沙源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探索建立社会公共服务协同管理机制,推动区域社会事业融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启动京津冀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医保跨地区结算、交通和社保“一卡通”工程,促进社会服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记者邵隽)

编辑:李晓飞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