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郝蕾通讯员汤少林)渭河干流生态来水持续减少,非汛期渭河“首尾有水中间干”现象日益严重,为此,我省日前决定,在非汛期暂时关闭渭河干流上的三座水电站,确保下游生态来水。据省水利厅统计,近十年来,我省渭河全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16%,耗水却增长了53%,渭河来水年内、年际间相差7至10倍,加之干流上没有大的调蓄工程,河道在非汛期往往出现严重的“首尾有水中间干”现象。特别是渭河宝鸡市至咸阳市武功段,有的水文断面监测到的流量仅有不足5立方米/秒,对下游的生态用水造成威胁。
近日我省决定加强渭河水量调度,对宝鸡峡渠首枢纽以下实行非汛期(当年11月至次年6月)水电站全部关闭,汛期合理引水发电,保证渭河干流生态流量。这涉及到渭河干流上的魏家堡、杨凌、绛帐等三座电站,由于没有专门的水库,这三家水电站是在渭河干流上拦坝蓄水发电,在渭河枯水期时,水电站直接拦截了渭河来水,导致下游来水不足。
今年起,这三座水库须在每年11月至次年6月的8个月里,全部关闭不再拦水发电,确保将渭河干流宝鸡至武功近100公里河道的生态流量,提高到8.6至20立方米/秒的合理区间,虽然会牺牲局部利益,却能获取渭河水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这三家水电站在每年汛期(7月至10月)可通过调蓄,在保证下游河道来水量的基础上,合理引水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