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4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协议书无保障收条作假

  根据导航实际公里数,患者回家路程160公里,讨价还价后,调度员同意按160公里算,执意让记者交3800元。除去定金300元,他又收了3500元现金。

  之后一名自称是医生的男子穿上一件白大褂走到记者面前,要求签署救护转送协议书。该男子指着白大褂左上方的单位称:“我是武警总医院的医生,专门负责病人路上护理工作。”

  当提及要发票时,调查员开了收条,落款单位为手写的“急救中心”,无具体名称。司机和随车员位置均写姓氏,无具体人名,无单位盖章。

  记者发现,所谓的协议书对患者病情和行车安全均无实质保障,一旦发生事故,患者家属只能吃“哑巴亏”。协议内容显示,急救车只提供相应设备和人员,这些均要收费,途中病人病情恶化出现意外,急救车不负任何责任;若发生灾害事故,双方各负其责。

  车内卫生环境脏乱差

  打开两扇车门,车辆后部有一张可移动担架、两个长排座位和一个靠背座椅,车上配有呼吸机、氧气瓶、吸痰器、心电图仪,粗略观察,基础救护设备都有。

  记者上车后发现,这些仪器,随手一摸均落满灰尘,桌台上的一次性口罩、医用棉签的密封口处随意敞开撒落一旁,急救箱旁一副用过的医用手套褶皱堆放在墙角,摆放注射液和心电图纸的铁盒里,开启过的注射液和未使用的注射液混杂在一起,测压仪随便耷拉放在一旁,卫生环境不忍直视,四周的墙壁满是各种鞋印和脏痕。

编辑:秦一乔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