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凡是进入丽都酒店的人员都需要接受安检。
昨天下午17时30分左右,马航在吉隆坡国际机场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马航失联航班的最新搜救和调查进展。马方表示,失联的MH370可飞行7.5-8小时,当飞机与卫星联系时,有可能飞机已经降落;未发现飞机向城市等陆地目标行进,搜寻行动已扩展到大洋深处,参与搜寻的国家增加到25个。
失联客机与卫星联系时或已降落
据英媒报道,本·拉登女婿萨巴达特上周表示,有4到5个马来极端分子此前一直在策划发动劫机事件,其中有一名飞行员。他还说,想劫机的策划者正是“9·11”主谋,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目前不确定他所说的是否与此次马航飞机失联有关。
昨天下午17时30分左右,马航在吉隆坡国际机场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马航失联航班的最新搜救和调查进展。马来西亚警察总长哈立德·阿布·巴卡尔透露,两名飞行员并未要求一同执飞这趟航班。
马方表示,失联的MH370可飞行7.5-8小时,当飞机与卫星联系时,有可能飞机已经降落;目前尚未收到国际刑警组织关于所有乘客人员的案底回复,除飞行模拟器外,机长家未发现更多线索,目前难以确定是否涉及恐怖主义;未发现飞机向城市等陆地目标行进,搜寻行动已扩展到大洋深处,参与搜寻的国家增加到25个。
失联客机曾做出战术躲避动作
昨天上午11时30分,央视新闻频道报道,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称美国情报机构昨天通过雷达信息发现,MH370在转向过程中突然采取“战术躲避动作”。美国广播公司援引美国两名高级司法官员的话称,美国当局相信,只有具备丰富飞行经验的人才能做出这些躲避动作。
其中一名官员称,在对失联客机乘客和机组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调查后,没有迹象表明,除了飞行员之外,其他人具备进行这些复杂飞行操作的能力。
此外,调查人员没有发现与恐怖组织存在潜在关联的乘客,如果失联与恐怖活动有关,那么,客机更可能飞往人口稠密的地区。
也有人认为躲避动作并非故意为之。美国广播公司航空专家、前美国海军战斗机飞行员史蒂文·加亚德认为,所谓的躲避也可能是因为飞机当时由业余飞行员驾驶,因不熟悉夜间飞行、随机转向所致。
加亚德说:“劫机者可能用枪指着飞行员,让他关闭应答机。他们向大海飞行,希望能发现可以降落的地点。”
科普1>>>
“待机”信号成为
寻找失联客机唯一线索
目前揭示马航失联客机可能去向的唯一线索,是这架波音777型客机内一个数据系统通信装置发出的信号。
作为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飞机状况管理”(AHM)系统的数据通信运营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14日声明,已经向马来西亚方面提供所获马航370航班信号。多名美国航空界人士说,AHM借助卫星发送数据,出于费用考虑,马航没有购买服务。尽管不予启用,只要飞机还在运行,AHM所附数据通信装置就处于“待机”状态。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副总裁戴维·科雷告诉媒体记者,向马航提供370航班信号同时,通信装置每隔一个小时自动发送一次脉冲信号,显示自身正在“待机”。通信专家解释,这种情形类似手机,即使尚未启用服务或者由电信运营商停止服务,依然会向手机基站发送信号。
马航370航班AHM系统通信装置“待机”信号不包含客机方位、高度、速度等任何运行信息,却足以经由推算获得客机相对于卫星的距离,也就是发送信号那一刻以卫星为中心点所处范围的半径。
现在用于分析和推算失联客机航迹所依据的信号是由同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接获的,所以弧线只能是同一半径。如果另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同时接获信号,就可以推算出另一半径及其弧线;两段弧线交叉点是客机发送信号时所处实际位置。 新华
科普2>>>
客机失联与雷达“失声”
截至昨天,关于马航失联客机的原因调查已将重心转至“人为因素”。按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此前一天的说法,雷达和卫星数据显示,客机被人为关闭应答系统和通信系统,被人为偏离航线,而且,军方先前通过雷达侦测到的信号确为失联航班,飞机可能最终转向南北两条纵深数千公里的“走廊”。
据此,一些媒体设问,如果失联客机确系偏航飞往别处,为何各国空防系统没有发现或发现但没有通报?雷达为何会“失声”?
并非“铁板”
在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中,客机似乎成功躲过多方雷达。路透社16日一篇分析文章说,现可基本确定的航线是,失联航班从吉隆坡起飞后向西北方向飞至南中国海,而后调转飞向马六甲海峡西侧海域,尔后朝印度洋方向飞去。仅仅这段航线,就牵涉多国空域和空管区,但没有任何一方在8日凌晨发出警报。
一些专家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不止亚洲国家,很多国家都缺少对海上空域甚至部分陆上空域的雷达覆盖,高端精密的雷达设备一般被部署在内陆敏感区域,而次敏感区域或不敏感区域的雷达覆盖存在空白区。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报道,在东南亚一些地区,乃至东南亚以外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在地缘政治不敏感的地区,空防系统通常并非铁板一块。
英国皇家空军前飞行员、前驻华盛顿武官、空军少将迈克尔·哈伍德说:“多少次,"掠食者"(无人机)在阿富汗行动(都没有被人发现),这让我们看清一切,知道一切。”
“你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哈伍德说,“而从世界范围看,很多情况下,人们不愿付出。”
“费用太高”
民用雷达一般依靠机载应答机来侦测和监视飞行器。在飞行器关闭应答机的情况下,民用雷达就无法获取飞行器的相关信息,而这时候,只能使用军用雷达,也就是一次雷达。路透社说,而军用雷达系统也受到覆盖范围的限制。一般情况下,许多军用雷达会忽略军方认为是常规民用航班的信号;在某些情况下,军方甚至会关闭雷达,除非有军演需要或存在潜在威胁。
马来西亚方面在确认飞机飞向印度洋后,请求印度军方确认雷达是否侦测到飞机信号。印度在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均设有雷达站。但印度安达曼-尼科巴指挥部参谋长苏迪尔·皮莱海军少将说:“我们在这一区域运行有雷达系统,但没有找到飞机信号。”
皮莱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说:“原因可能是,我们的军用雷达处于关闭状态,因为我们的雷达基于"需要"开启。”
而印度国防部官员也给出类似答案。这名官员说,印度实际上并没有时时刻刻都开启雷达设备,因为“太贵”,意即费用太高。
有目标性
虽然马来西亚军方雷达确实侦测到失联航班,但军方并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一些分析师认为,这一点可能是源于部署军用雷达系统的局限性。
英国皇家三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伊丽莎白·金塔纳说,马方没有对飞机信号采取行动的确切原因难以推测,但也许是因为,军用雷达监控人员从飞行器的高度和航速判断那不是军用飞机,潜在风险低。一般而言,军用飞机比民航客机飞行高度高,航速更快,更易引起警惕。
换句话说,雷达系统一般会对存在军事特性的飞行目标提高警惕。
路透社援引欧美一些国家的相关官员说,在欧洲和北美洲,军用和民用雷达基本上24小时覆盖全部空域,特别是“9·11”事件后,西方国家加强了对遭劫持飞机和入侵飞行器的提防与监控。
一般情况下,北约和美国战机会对不明飞行器作出反应,会在飞行器接近其空域前升空拦截。
鞭长莫及
另外,如果失联航班飞纳吉布提及的南线,即从印度尼西亚至南印度洋这一“走廊”,军用雷达更是鞭长莫及。
南印度洋和南极洲北部海域是世界上雷达覆盖最少的区域之一,船只和飞机一般都会避开那一区域。
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一名官员说,澳大利亚民用雷达覆盖的海洋上方空域范围不过从海岸线向海洋延伸200公里。但澳大利亚军方尚未明确表态在马航客机失联当天是否侦测到不明飞行物。
路透社说,只有美国军用卫星网络能够监测全球大多数地区,包括一些偏僻的海洋,以防弹道导弹和潜基导弹。但截至目前,美国没有公开其军用卫星侦测结果,仅仅在飞机失联后宣布卫星没有侦测到空中爆炸。
在印度安达曼群岛,一名国防官员告诉媒体记者,当地雷达不会持续运行,特别是在夜间,因为一般没有事情发生。
这名不公开姓名的官员说,与印巴边境相比,安达曼群岛的印度防务力量更多是一种“和平意义”,“我们有我们的雷达,我们也使用这些雷达,我们用这些雷达训练士兵,但这不是一个我们经常设防的地方。”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