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即便对这些学了6年中文的小家伙来说,中国仍是颇具神秘感和差异化的国度,“吃”也是直接体现习俗差异和文化冲击的地方。当被“第一夫人”问及中国之行发现了哪些新奇美味,孩子们争相列举腌制海蜇、凤爪、鱼头。
“(鱼头)怎么个吃法?”米歇尔好奇追问。立即有“小吃货”描述了中国朋友怎么教他们吃鱼头、吃鱼脑。米歇尔连忙笑道,这消息还是不告诉她的女儿们为妙,“但我倒觉得这听起来不错,我可是一个爱冒险的食客。”
了解美国孩子的“中国印象”
孩子们还特别在展示中介绍了更多“中国预期”与“中国现实”之间的偏差,重复提及所到中国大城市比自己原先预期的更大、更先进、更现代。有人说,没想到北京除了胡同还有那么多摩天大楼,也没想到整座城市这样现代化,古代建筑其实并不多。
有人说,没想到西安人口几乎等同于苏格兰;还有人说,没想到上海是世界名列前茅的大都会。有人建议米歇尔在访华前学几句简单中文、学习使用筷子、学会在中国购物时“砍价”。“从哪些学起好呢?”米歇尔问。一个小男孩立即提议,先要学会问“厕所在哪里?”现场哄堂大笑。米歇尔总结说,孩子们去中国旅行前也有着对中国种种不了解或错误观点,其他地方的人们或许对美国人也存在种种误解,因此要以“开放心态”走近其他国家和文化。米歇尔说,教育是自己每次出访他国最关心的领域,她希望更多了解中国年轻一代,包括了解他们为何那样勤奋学习、工作。
她在交流中详细询问美国孩子对中国学校的印象、中国学生喜欢哪些体育运动和学习哪些课程。“他们喜欢打乒乓球,”一个孩子答道。米歇尔和其他孩子纷纷露出“我懂的”表情。
“你们觉得美国孩子会对哪些话题感兴趣?”米歇尔向孩子们征询意见。孩子们回答,美国学生应该想更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习俗等。“他们有个‘儿童节’,”一个黑人小男孩特别提醒,周围成年人发出会意笑声。
随后,米歇尔还走进育英学校“学前班”,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你好”、“谢谢”、“再见”、“我爱你”、“我叫某某”等中文词汇和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