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传输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前主席马克·罗森克认为,从马航客机失联和2009年法国航空公司AF447航班失事的搜寻行动来看,当今国际航空界采用的飞行事故调查流程已经过时。
“这是5年内第二次出现我们必须等待找到黑匣子的事故,”罗森克说,“我们必须把事故调查的理念和技术提高到21世纪。”
罗森克提出,如果能把黑匣子记录的飞行数据和舱声录音传输到云数据库,将有助于相关部门在飞机遇到紧急情况时尽早定位并启动调查,特别是飞机在民航雷达覆盖范围之外飞行时。
美国航空专业网站“跑道少女”创始人玛丽·柯比指出,越来越多航空运营商开始向乘客提供空中无线宽带连接服务。既然乘客能够在飞机上浏览网页、下载电影,那么客机飞行数据同样可以通过宽带实时传输。
“是时候把黑匣子送上‘云’了,”霍华德大学机械工程学教授奥利弗·麦吉说,“对于那些飞越印度洋或巴西亚马孙(平原)等广阔区域的航班来说,至少应把最基本的飞行数据送上‘云’。”
“成本太高”
一些航空专家和企业界人士提醒,技术层面上,实现飞行数据对地面或对云数据库的实时传输完全有可能,但这一变化面临运营成本增加和带宽分配限制等挑战。
另外,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等西方情报机构大规模监听项目的阴影下,传输舱声录音是否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同样令人担忧。
面对资金和带宽瓶颈,罗森克认为,可以尝试把最重要的一部分飞行数据、而不是所有数据传输到云数据库,或者采用间歇性传输、而不是实时传输,以节省带宽和成本。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前成员、空军退役飞行员鲍勃·本宗提出,另外一种成本较低的改进方法是,加装能够在海上漂浮的定位设备。据新华社
失 联 日 志
3月8日
飞机失联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证实,3月8日凌晨2时40分吉隆坡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失去联系。该航班共计搭载227人及12名机组人员。
3月9日
假照登机
国际刑警组织证实,至少有2名乘客使用被盗护照登上马航失联的MH370航班。被盗的护照均已经登记挂失。
3月10日
家属赴马
10日上午,中国政府联合工作组抵达马来西亚。中国救援船到达疑似失联海域。晚上首批赴马来西亚家属从丽都饭店启程。
3月11日
多国搜救
马来西亚警方公布两名持假护照登机者的照片,均为伊朗籍,目的应该是偷渡,其中已确定身份的年轻人已被排除涉恐。
3月12日
通话内容
马驻华大使首次现身北京出席情况通报会,并首次披露失联客机通话内容,最后的通话是“好的,晚安”,由飞机副驾驶发出。
3月13日
愈发混乱
马方证实民用雷达显示MH370消失时间为凌晨1时20分,军用资料显示飞机消失时间为凌晨2时40分,地点也不一致。
3月14日
故意变道
马证实可能有飞机飞越马六甲海峡,国外媒体则称,有人蓄意驾驶着失踪的马航航班飞越马来半岛,往安达曼群岛方向飞去。
3月15日
劫机嫌疑
马总理表示,客机联络系统机载应答机被“人为蓄意关闭”,航线可能被人为改变,马方调查包括客机被劫持在内的所有可能性。
3月16日
两条走廊
马方建议各国搜索两条空中走廊,北为泰国至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南为经印尼至南印度,范围空前扩大。
3月17日
机长被查
马方称,失联飞机上没有发现争斗迹象,目前正在调查飞行员自杀的可能性。机长涉案嫌疑度越来越高,警方已介入搜查。
3月18日
嫌疑排除
中方对所有乘客进行了详细调查,其中没有发现任何有破坏行为的证据,所以可以排除中国乘客涉恐和破坏活动的嫌疑。
3月19日
数据被删
调查人员在检查马航失联的MH370航班的机长扎哈里家中的飞行模拟器时,发现这架机器上最近的多个数据被删除。
3月20日
疑似残骸
澳海事局称,卫星显示珀斯港以西2500海里发现两处碎片疑似航班物件和若干小碎片,碎片出现位置与搜索航道高度吻合。
3月21日
穿马六甲
澳方搜索残骸未果。马飞机失联前的最后一张军用雷达图显示,飞机凌晨2点22分正飞过马六甲海峡。
3月22日
中国发现
中国卫星发现,南印度洋海域观测到疑似漂浮物。疑似漂浮物长约22米,宽约13米,距澳公布疑似物南偏西120公里左右。
3月23日
协同搜救
“雪龙”与“中海韶华”轮预计于25日到达疑似海区。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同时协调多艘过往商船进行搜寻,尚未发现可疑情况。
晨报记者 吴婷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