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一大早,在西咸新区工商局,大学生张国栋领到了自己的营业执照。前一周的周五张国栋才来办的手续,周一他就拿到了执照。“工商登记改革后,手续的确简便很多,特别是注册资本金实缴变认缴,在企业起步阶段我可以有更多的资金用来生产和经营。”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商登记制度的完善,是政府基础性管理制度的建设。自今年1月1日起,我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在全省实施。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精心筹划,认真部署。截至今年2月底,全省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34807户,同比增长83.4%;注册资本金增长111.19%。其中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比分别增长150.4%、66.58%和70.06%,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深化改革 宽进严管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促使更多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点从短短两个月我省各类市场主体数量迅速增长中就能看出。
改革也是为了更有效地管理。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同时简化其他工商登记条件,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最大限度地为投资主体松绑,释放投资创业活力;二是清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理顺证照关系,提高登记注册效率。我省把需要前置审批的130余项项目减少到25项,使市场主体更加方便快捷地进入市场。
坚持宽进严管,这是这次改革的重要原则。创新公司登记制度、实行宽进严管,不仅没有削弱政府市场监管职能,而且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不仅要求加强市场监管,而且要求通过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等不断改善市场监管。
扎实推进信用监管加强全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依托我省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以工商登记注册信息为基础,以相关部门日常资格审批、监管信息为重点,以市场主体自愿申报信用信息为补充,建立和完善全省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各部门市场主体准入和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构建服务政府监管、社会监管和公众查询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服务体系,为后续监管提供保障。
深入实施系统监管,改革企业年检制度为年报制度,采取网上申报的方式,便于企业按时申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披露信息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强化企业义务,要求其向社会公示年报信息,供社会公众查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企业要对自己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工商机关将采取抽检的方式对企业年报进行监督,将未按规定报送年报的企业载入经营异常名录,以信用监管方式取代行政处罚方式。不断加强协同监管,加强政府与社会合作共治。对弄虚作假的企业载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的信息会被通报公安、财政、海关等部门,这些部门也会对其采取相关约束措施。
各司其职 互相配合
社会上说的“一元办公司”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并不是开办公司就没有条件、不用花钱。注册资本只是设立公司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而且要维持公司的基本运营也需要一定资本。在现行的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下,一些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之后,这种现象仍然可能会出现。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这种恶意行为今后会大大减少,原因在于此前企业的行为是对监管部门负责,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今后将有更多的成员——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社会公众来监督该企业的行为。
在这新制度实行的短短三个多月里,势必会出现一些衔接上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按照“谁许可、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梳理和明晰部门分工,进一步厘清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相互关系,处理好新旧制度的衔接问题。始终坚持依法监管。既要依法规范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行为,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秩序、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又要依法规范政府部门自身的监管行为,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在放宽注册资本等准入条件的同时,坚持简政放权与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相统一。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切实将多年来的“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宽准入严监管”。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警示、惩戒制度,切实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
强化行业自律和企业自我管理,形成鼓励诚信守法经营良好氛围。同时,继续优化流程,完善制度,确保改革前后的各项管理工作平稳过渡。切实让这项改革的举措落地生根,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最大限度激发我省的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