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5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税晓洁

  汉中市北十多公里,褒河出秦岭处,现在是个大水库,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用于交通的人工隧道沉睡水底。《石门铭》记述其往昔盛况曰:“穹窿高阁,有车麟麟。咸夷石道,驷牲其骃.千载绝轨,百辆更新。”,“石门”之名来自皇帝诏书,可见这在当时也算一件大事,时在东汉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差不多两千年前的事情了。

  石门是古褒斜栈道的一部分,先民们在二千年前怎样打通这个隧道的?文献有高度概括地记载:“积薪一炬石为坼,锤凿既加如削腐”。

  石门声名远播,不在于这个利用岩石热涨冷缩物理特性创造的世界第一,而是石门隧道内壁以及南北山崖间总计百余种摩崖石刻。当年修建褒斜水库时,有一部分文物被搬迁到了汉中市博物馆,著名的就是“石门十三品”,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华书局版《辞海》封面二字,即从其中《石门颂》所拓。当年石门建成后,凡遇栈道通塞、修葺之事,历代过往的文人骚客、达官显贵在感慨之余,常就地题刻以抒怀,留下被后世称之为“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存”的“多晶体的文化珍品”。专家说,这些摩崖摩石刻代表了我国古代书法演变的重要阶段——由篆而隶。从中,可窥见篆体之遗风、汉隶之神韵、楷书之先河,可称书体演变的天然教科书,被誉为“国之瑰宝”和“书法宝库”。

  ——这几乎是贯穿汉江的十余条古栈道中,被保存的最好的文物了。更多的遗迹,大多在修路筑坝时被炸毁或者沉没荒野。栈道——这已经是个渐渐被人们所淡忘的名词了。也难怪,多少年前的事儿了。现在大家要忙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那有功夫去理会这个没有多少经济价值的话题呢?没人的时候,独自心平气和地想想:现如今,看得见的天上飞着飞机,看不见的天上有宇宙飞船,人可以行走的地下,跑着火车汽车拖拉机,互联网已经把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村庄……栈道这种原始的交通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每个人,所有人,以及人们所创造的一切,又有哪个能抗拒冥冥中的那个自然规律呢?

  尘烟漫卷,大江日复一日滚滚东去,或悲或喜的人间活剧一幕一幕上演,一切都在流走,一切又都在回来,一切都在改变,一切又都没有变。然而,沿汉江漂流,栈道的遗迹总是不断扑面而来,躲也躲不开,就象一个忽而朦胧忽而清晰的幽灵,总在不断地往人的血液中注入烈酒,总是搅得忽而四体澎湃心神不宁数不清自己的脉博,忽而弄得人独坐寒秋斜对夕阳不知是怆然还是怅然……已经很久的事情了,总还是无法摆脱,无法视而不见。

  毕竟,那里埋葬着我们的祖先,埋葬着我们的过去。那里有很多与我们有关的温情脉脉的、鲜血淋淋的有趣的事情。那里的一切,不光是我们并不遥远的先人的,也是属于现在的我们自己的。谁能说清我们对我们的祖先所知多少?我们对于我们自己所知多少?

  莽莽秦岭分界我国南北气候,巍峨挺拔,高峻险陡,栈道的选线大多是在羊肠小道的基础上因水而成,沿着河谷前进。分布于河谷近侧的道路,因远古时无水文资料,每遇洪水常被淹没。于是,就只有将路基逐渐升高。年复一年,越升越高。如褒斜道南段汉魏时下游高约8米,中游高约5米,上游高约2至3米。隋唐以后,谷口一段已高达20至30米了。至明清,谷口一段高70至300米,中段也达30至70米了。

  有此地方,仅升高路基还是不行,这时,真正的“栈道”出现了。何谓栈道?诸葛亮先生总结说:“其阁梁一头入山腹,一头立柱于水中”;又一古人顾祖禹说:“缘坡岭行,有缺处,以木续之成道,如桥然,所谓栈道也”;今人郭荣章先生说:“何谓栈阁,即在陡峻的山崖间,凿石架木,下撑以柱,上覆以板所构成的通道”。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分析,古栈道大致以如下几种形式建成:一种为在离河床不太高的悬崖峭壁上凿出横洞,穿以横木为梁,并在相应的河底岩石或巨石上凿出竖洞,插以竖木作为横梁中一端的支撑,然后在横梁上铺上木板成道。壁孔多凿在枯水季节常水位以上8、9米处,横洞深近1米,横梁的孔外长度约6米,路宽5米多,可以容纳两辆车或两乘轿车并行或迎面通过,这种方式后人称“标准式”;另一种为“斜柱式”,就是如果栈道离水面较高,不能在河床上立柱,则在路下的悬崖上凿斜孔,孔内立斜柱以支持横梁,斜柱的作用与立柱相同;还有一种“无柱式”,即在陡壁地段,难以用斜柱支撑,距河床又高又不能竖立柱的时侯,则修成仅安横梁的栈道。

  为了保障安全,在栈道靠河身的一侧,有的还装有栏杆,以防人马车辆不慎坠入河中。有的地方还在栈道上加盖顶棚,防止崖壁上土石下坠砸伤来往人畜。有顶棚和栏杆的栈道,远远望去好象一长串的空中楼阁,故古人又称为“阁道”。桥梁是横水而过,栈道是傍水而行,栈道中有时也有上加盖顶棚的桥梁,所以古人也称栈道为“桥阁”。

  秦巴山中的古道只有在穿越河流的狭谷地段,才在悬崖陡壁上修栈道。在褒斜道和石牛道中,栈道的里程约占全程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其余是土石路。不同道路栈道所占比重稍有不同。

  修筑栈道颇为费工费时费力,而且以木结构为主的栈道耐久性较差,所以自唐朝以后,栈道逐渐被碥道所取代。如褒斜道南段,北宋时有栈道5800多间(间,指两横梁间距,约3米),元代减为2800多间,明初尚存2200多间,至清代已几乎全被“碥道”所取代。

  “碥道”是在有坡度的崖壁上削坡铲石筑成的土石路。用铲凿下来的石块还在路下坡上砌成石墙,内填土石以加宽道路。为防止车马坠入道外,石墙往往高出路面,其高出路面的部分称为栏马墙。为建碥道要寻找有坡度的山崖,需绕山取途,并且要随坡上下、削崖、砌岸、铺石、填土以成碥道。所以碥道不像栈道那样平直近捷,里程要长,坡度有增加,但比栈道经久耐用、安全,且维修省工。

  栈道时常会受到山地各种自然力量的侵袭,如暴雨、山洪冲坏路基,溜山滑坡堆塞道路等等。但对栈道最彻底最残酷的破坏,却每每正是我们人类自己。千百年来,栈道修了毁,毁了修,修了再毁,毁了再修。我们仅仅看看汉代的褒斜道,就令人感慨不已,兴兴废废,也堪称世界之最:楚汉相争时,刘邦为消除项羽的猜疑,入汉中时一把火烧了褒斜道;汉武帝时为漕运关东粮食到长安,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东汉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3年)“诏书开斜,凿通石门”此次修复桥阁623间,大桥5座,恢复道路258华里,还修葺了沿途的邮驿亭、徒司空(管理型徒的公署)及县署等建筑物64所;但四十年后,由于“先零羌、滇零称天子北地……南入益州,杀汉中太守董炳”而使“桥梁断绝”,褒斜道衰废。形势稍一安定,新的汉中太守杨孟文力请修复褒斜道,“帝用是听,废子(午)由斯(褒斜)。得其度经,功饬尔要,敞而晏平”;到了东汉末,曹操南攻张鲁时,张鲁于公元191年又烧毁褒斜栈道;215年曹操降张鲁,留夏候渊、张颌屯兵汉中,为保证军需和联络,又予修复;228年春,诸葛亮首次北伐,派赵云、邓苓据箕谷。赵云在斜谷兵败时,再复烧栈阁;229年,诸葛亮又予以修复;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率军出斜谷北伐失败,魏延与杨仪之间矛盾激化,带领部下先入斜谷向汉中撤退,过后烧掉栈道,以断杨仪退路,栈道受到严重破环;之后,263年,魏并蜀后,魏荡寇将军李苞率两千兵丁、木工、石工修复褒斜栈道,因时值隆冬,下水立柱困难,修复后有梁无柱,成了一条极险之路;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晋伐吴时,再修;后“八王之乱、晋室南迁,斯路废矣”;507至今509年,褒斜道改道重修,废弃原来沿斜谷而修的栈道,改为由褒谷到回车约三百华里的新线所取代。褒斜道这个名称唐、宋继续沿用;西魏恭帝元年(554年),这条危险路径又被乐炽所焚。同年9月,崔猷再行修复;唐代已不循古褒斜道,改由褒城起,走凤州线。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又命节度使郑渥开文川路,该路即循古褒斜道。大中四年又废;宋至明、明清,亦由褒至凤,出散入秦,合陈仓道;从历史记载来看,褒斜道最后一次大规模修整,为康熙三年贾汉复所为。

  褒斜道盛时,其熙熙攘攘和快速、安全、舒适的情景令人叹为观止,唐人刘禹锡曾这样描述:“栈道盘虚,下临咸尔呀,层崖峭绝。柄木亘铁,因而广之,限以钩栏。狭径深泾,衔尾相接,从而拓之,方驾从容。急宣之骑,宵夜不惑。郗曲凌层,一朝坦夷。……繇使行者忘其劳,吉行者余其躯,孥行者家以安,货行者肩不病,徒行者足不茧,乘行者蹄不剜……”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