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3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有栗山里村老人回忆,“1958年以前,秦星父亲与秦爱群一家在同一个大屋生活,供着同一个祖宗。后来两家搬出祖屋,相隔不远,关系很近”,“秦爱群的父亲出去工作后,他们五兄妹跟奶奶在村里长大,到十来岁才到外面读书”。

  1966年,“文革”席卷到栗山里村。当年二十出头的秦顺元是本村的“积极分子”,“村里把‘黑五类’赶进坑里准备炸死,没人愿意干,最后是秦顺元丢了那颗炸弹。所以真的不要做这种事,会有报应的。”村中老人感叹说。“文革”后期,秦爱群的父亲下放到煤矿。全家也被赶回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当时就住到了秦顺元的家里。

  不过秦顺元本人并不认可这段历史,“二毛(秦爱群乳名)奶奶死后,他们就没回过家,我们也从不联系”。不过相比其他受访过的村民,北青报记者发现秦顺元对秦爱群一家的情况更为了解。“二毛父亲秦家增解放后参加了土改工作队,后来是零陵地区的法院院长,‘文革’时曾在粮食局工作”,尤其在这一点上其他村民很少能说得明白。

  秦爱群兄弟几个都在外当干部。有村民告诉北青报记者,每年秦家增都会带着4个儿子回来祭祖、扫墓,秦顺元少不了要忙前忙后。而秦家增在外做寿时,秦顺元家也是村中为数不多的座上宾。作为从栗山里村走出去的大人物,村里的秦氏族人遇到事情免不了要找秦爱群帮忙。“以前我们去公安局找他,只要提二毛,人家就知道是政委的家里人来了,比叫他大名管用”。

编辑:王秋阳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