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5月5日,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立夏是告别春天,迈向夏天的标志,炎暑将临,温度升高,蚊子也开始滋生,尤其是随着雷雨的增多,蚊子幼虫在水中大量繁衍。提起蚊子,绝对让人讨厌夏天的因素之一,晚上倦意袭来,它们嗡嗡地来了,瞅准机会就下口,一种“蚊为刀俎,人为鱼肉”的感觉,总是逃不过它们的叮咬。

  蚊子的叮咬不仅给我们带来肿痛感,还会传播疾病,怎么才能逃脱过蚊子的轰炸呢?

  于是,从传统的蚊香、花露水、蚊帐,到电蚊拍等纷纷上阵,但是,曝光出的“花露水农药门”,还有关于蚊香有毒的传言,让消费者们惶恐不安,不敢再用。真的像网上流传的那么可怕吗?

蚊香有毒?

蚊香有毒?

  “花露水农药门”事件最早是两年前由一条微博引起的,微博称:驱蚊花露水瓶身后面明确标注“含5%避蚊胺(DEET)成分”,难道我们一直在用农药驱蚊?对于倡导绿色无污染的现代人来说,这无疑是件让人后背发凉的事情,不过,事后各大花露水厂家纷纷澄清,也有医师表示,花露水含有的避蚊胺或驱蚊酯等成分含量很少,而且这些物质具有挥发性,再加上正规厂家严格的生产标准,少量使用是不会造成什么影响的,但是过敏人群、孕妇、婴幼儿慎用。

  至于宣传“蚊香含DDT,有毒,能导致白血病”的言论,也是不科学的,市面上出售的大部分蚊香,有效成分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16世纪时,波斯人发现除虫菊的花有杀虫功能,后提取出除虫菊素,用来除虫,制成的杀虫剂杀虫力强、低毒、少残留、击倒快,上世纪70年代,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问世,成为普及的家用卫生杀虫剂。蚊香就是在此基础上加入有机填料、黏合剂、染料等添加剂制成的,点燃后,(拟)除虫菊酯被释放到空气。因为其驱避、击倒和毒杀作用,蚊子一接触到含(拟)除虫菊酯的空气,便会逃避。

  和花露水一样,蚊香(拟)除虫菊酯含量对人构不成威胁,能导致白血病更没有科学依据。不过,由于蚊香多少还是有些有害物质的,近几年使用蚊香的家庭越来越少了,另外,对于气道敏感性高的人群来讲,建议不要使用蚊香。

  除去抨击花露水、蚊香,网上还出现了各种驱蚊妙方,其中颇受欢迎的就是被转发多次的“维生素B1驱蚊法”。材料就是一个可喷水的小瓶和几片复合维生素B1,先把水灌入瓶中,再放进药片,摇晃均匀即可,入睡前用小瓶对准胳膊、腿等部位喷一下就可以有效避免蚊子叮咬。

  简单易行的法子,但是靠谱吗?

  在2005年的时候,针对这一问题,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动物学研究者Ives AR就和同事做了实验,研究维生素B1在驱蚊方面是否有效,实验发现,维生素B1对蚊子落在皮肤表面的次数产生不了什么影响。即,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维生素B1驱蚊法是站不住脚的。

编辑:白玫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