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3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父亲瘫痪 11岁男孩辍学养家(图)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陈思 摄

父亲瘫痪 11岁男孩辍学养家(图)

  男孩拾瓶子换钱 交不上借读费辍学

  本报讯 方便面、干硬的馒头、布袋和旧衣服堆成的“床”,还有捡来的玩具,它们成了一个11岁男孩生活的全部。

  自从去年奶奶去世、父亲瘫痪之后,明明(化名)家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明明再也没能背起书包走进学校,再也没能像其他11岁的孩子一样,去享受童年。

  男孩偷摸捡瓶子换钱

  直到去年秋天以前,明明与其他同龄男孩一样照常上学,也会因为淘气被老师和家长说几句,但让这个小男孩至今无法面对的是,家中一连串的变故切断了经济来源,也让他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现在明明最常做的事就是在家里发呆……

  明明的父亲李涛(化名),一个36岁的汉子,无数次流下眼泪。

  昨日15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天山路的明明家,因为父亲行动不便,明明家从不锁门,11岁的明明坐在一个用布袋、旧衣服、发黑的玩偶堆起来的地方。李涛说,这就是明明的“床”……

  此外,屋里还有一个瘸腿的矮床,一个发黑的木凳子,凳子上的电磁炉里有点方便面,旁边是几个发硬的馒头,李涛说,这几乎是他们两天的饭,剩点方便面汤也没舍得倒。

  最让李涛揪心的是自己没有能力再照顾儿子了,甚至连儿子有时候去哪了都不知道,听别人说,儿子有时候肚子饿没东西吃,就到外面捡瓶子换钱。

  说到这,李涛再也没办法控制住自己的眼泪。

  孩子最大心愿是上学

  李涛告诉记者,明明是非婚生子,明明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走了。去年明明的奶奶去世,不久后,就发现自己半边身子不能动了,因为没有钱,一直没有系统的治疗。之前,他靠着在外面打工赚钱,父子俩的生活没什么问题,可这一病,家中再没有经济来源了。

  “要不是我不能动了,我不会去求人的……”李涛说,他一度想过放弃,但为了孩子,他求亲戚抬他到社区求助办低保,也是这个决定给了他坚持到今天的勇气,现在都是社区干事在当自己的“腿儿”,帮他办理低保的各种手续,给孩子找衣服,买水果……

  皇姑区兴华社区低保干事杨光只比李涛小一岁,孩子还没明明大,她最初去李涛家时,李涛大小便都无法离开房间,只能在屋内爬行,于是社区加紧了办理低保的程序,华山商贸区社保科科长张巍特别帮助李涛在申请当月就进行了审批,4月份领到了低保金。

  目前,把所有低保中能办的补助都加上,李涛每个月也只有600多元,对父子俩来说,也只能维持温饱。

  “阿姨,我爸有了低保,我家是不就能过好日子了,我就能上学了。”明明的一句话让杨光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孩子是非婚生子,现在念书,每季度还要交几百元的借读费,学校的伙食费等也要100多元。

  但冲着孩子想上学的心,兴华社区书记任敬贤和杨光背着李涛来到了明明的小学,希望学校能放宽明明的入学条件,目前正在等学校的回复。

  昨日,李涛说,自己最大的希望是明明的户口能落上,让他像正常孩子一样走以后的路。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梁多)

编辑:白玫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