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李任之)近日,西安市副市长、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韩松率西安市经贸代表团赴中亚考察调研,并于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哈萨克斯坦将以哈铁快运公司作为项目运营主体,负责在哈境内创建多式联运新模式,组织协调从中国到哈萨克斯坦及过境货物运输相关业务,包括从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长安号”发出的货物(每月将有2列“长安号”集装箱班列从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往哈萨克斯坦,在哈境内进行货物分拨至中亚其他国家)。同时,哈铁快运公司把西安作为货物集散地,开展发往哈萨克斯坦及过境哈萨克斯坦的国际物流业务。

4月29日,哈萨克斯坦新闻通讯社派遣记者采访了圆满完成中亚之行的韩松副市长。韩松副市长表示,希望借助哈新社的平台,向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其他国家地区宣传推介陕西、西安和“长安号”,让越来越多的中亚企业来使用“长安号”,通过“长安号”与西安开展经贸合作,进一步推动陕西、西安和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往来。以下是韩松副市长答记者问的部分内容:

记者:西安作为古代及近代最早与哈萨克斯坦有贸易往来的中国内地省会城市,西哈两地目前的经济与贸易合作情况如何?“长安号”自开通运营以来的情况如何?哈萨克斯坦如何能借助这一平台促进哈西物流等领域的贸易往来?
韩松:目前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哈贸易额已达到256.7亿美元,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62.51亿美元,注册中资企业2800家,投资领域主要包括石油勘探开发、加油站网络、电力、农副产品加工、电信、皮革加工、食宿餐饮和贸易。与此同时,西安市与贵国的经贸往来也不断扩大,2013年,西安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已达到2400万美元,交易的商品主要包括卡车、钢材、铝材、电力控制装置等。虽然目前双方的贸易额还很小,但我相信今后尤其是在投资合作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13年11月28日,西安市正式开通了“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班列从西安国际港务区始发,经阿拉山口转关,目的地分别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4个国家的9个站点。班列采用快速通关直转模式,结关仅用32分钟,同时班列采用货物即到、即期换装的合作模式,口岸换装仅用4个小时。班列到阿拉木图行驶3866公里,用时5天。
目前,“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已成功开行了7班,其中2013年11月—2014年3月发行5班,共发194车,运送货物达3415吨,出口总额达1054万美金。货源主要来自于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苏、河北、上海、浙江等地,其中陕西本地货源占30%,外地货源占70%,货物品名为机械配件、石油钻井设备、重晶石粉、工业盐、甘草酸提取生产线设备、球阀、高压玻璃钢管压花玻璃、复合地板、聚酯切片、瓷砖、手电钻、树脂砂轮、剑杆织机、自行车、PVC板、电弧炉、植物油萃取加工设备、大型客车成套散件、制砖机、空调器、喷雾器、塑料管、玻璃纤维蓬布、洁具、混凝土搅拌机及散热器等26个品类。班列货物主要到达目的地分别为哈萨克斯坦等中亚5国的阿拉木图、热姆、奇依利、巴普洛达尔、梅捷乌、科斯塔纳伊、奇姆肯特、塔什干、谢尔盖利、阿拉梅金、阿克托别、卡拉干达、库斯塔纳、塞米巴拉金斯克、胡江特、丘库尔赛和法拉普等17个站点。2014年4月发行2班,共发104车。
“长安号”的运行,是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举措,将中国内陆及部分沿海地区产品通过“长安号”运往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和地区,畅通了中国与中亚联系的陆路通道,相信它会为推动生产要素向西安及中亚地区聚集和流动发挥应有的作用。
“长安号”不仅是中国内陆地区产品走向世界的不二之选,也为中亚地区拓展中国市场提供了物流解决方案,可以通过“长安号”的返向运输,将中亚丰富的矿产资源、肉类、粮食、棉花方便快捷地运往中国,并通过西安分拨到其他城市乃至沿海和东南亚地区。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哈萨克斯坦将以新成立的哈铁快运公司作为项目运营主体,负责在哈境内创建多式联运新模式。
这次签订的协议,为“长安号”实现双向货物运输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也希望借助哈新社的平台,向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其他国家地区宣传推介陕西、西安和“长安号”,让越来越多的中亚企业来使用“长安号”,通过“长安号”与西安开展经贸合作,推动陕西、西安和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往来。
记者:据了解,去年仅西安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便达到2300万美元,请问在两地投资及贸易领域,未来西安还会出台哪些措施,进一步促进两地深层次的全面合作。另外,西安对“丝绸之咱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投资政策是否会更宽松?在哪些领域开放的力度会更大?
韩松: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西安市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要充分发挥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理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科教资源优势,努力把西安建设成为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在投资贸易领域,我们一是积极策划在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经济特区设立“中亚·长安产业园”,鼓励、引导、支持有实力的西安企业积极参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多变贸易合作纲要》确定的10大领域、85各重点合作项建设。二是支持西安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参加境外展会,进行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专利申请、广告和商标注册、国际市场考察和宣传推介、投(议)标,开展面向中亚、东欧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培训、电子商务、技术和品牌收购等;三是支持西安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产品国际营销网络,鼓励西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有营销渠道和优势地产品出口,扩大西安经济建设所需高技术和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减少贸易环节,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
目前中国国家商务部正在积极制定有关加大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投资与贸易的有关政策,西安市将在新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加大与该地区的投资合作。
记者: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西安的地位非常重要。请问,今年西安将会举办哪些涉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活动,目前进展情况如何?西安是否也会走出去,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特别是哈萨克斯坦举行交流及活动?
韩松:一是深化亚欧合作,促进政策沟通。认真落实《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宣言》,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着力办好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市长论坛,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加快西安浐灞领事馆区建设,推进上合组织中亚各国在西安设立领事馆,推动西安在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设立办事机构,深化与马雷、撒马尔罕等城市的友好合作。以西安综合保税区为基础,积极申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自由贸易试验区。
二是建好西安枢纽港,促进道路联通。发挥西安东联西进、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以及铁路、公路、航空交通等枢纽作用,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和国际中转枢纽港。加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开通西安至哈萨克斯坦国际航线,拓展西安至丝绸之路沿线阿斯塔纳、阿什哈巴德等城市国际直达航线。对接亚欧国家交通主干线,发挥已开通的西安至阿拉木图“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转关直转通关模式的优势,放大物流成本洼地效应,积极筹备开通西安至莫斯科和鹿特丹国际货运班列,尽快将西安国际港务区融入国际港口体系。
三是聚集生产要素,促进贸易畅通。发挥西安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举办“西安走进中亚西亚”装备制造业产品及技术服务推介系列活动,向西输出能源勘探、钻采及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品。以西安科技大市场为平台,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资源集聚中心、科技创新交流中心和科技成果国际交易中心,吸引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现代服务业向西安聚集。提升“西洽会”综合服务功能,加强与中亚西亚产业交流与合作。加快设立西安驻中亚国家经贸办事机构,引导企业参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重点项目,推动中亚西亚企业落户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
四是构建丝路金融中心,促进货币流通。加强与国家金融管理机构和国家开发银行的沟通联系,争取上合组织开发银行落户西安,积极引进国内外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进驻西安金融商务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中心。发挥长庆、延长两大石油集团优势,利用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的通道条件,争取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落户西安,争取国家在西安建立能源储备库和期货交易所。
五是打好丝路文化牌,促进民心相通。发挥西安文化优势,加强与沿线城市交流与合作,彰显西安文化软实力。签署丝绸之路旅游合作联盟协议,打造丝路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示范区。落实《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备忘录》,推进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加快西安中央文化商务区、大唐西市丝绸之路风情街、欧亚文化博物馆群等项目建设。编排歌剧《张骞》等系列丝路风情大戏、大片,积极申办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卫视频道。争取在西安建设上合组织大学中国校区,开展高端人才培养、留学生教育、青少年互访活动。
4月13日-4月20日,我有幸率领西安市经贸代表团出访了贵国和吉尔吉斯斯坦。我们在出访期间全面介绍了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投资环境优势以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战略目标,通过拜访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及工商组织,建立了广泛的经贸联系,收集了大量的合作项目信息,促进了双方务实合作的有效对接。提升了西安在当地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加深了对与贵国投资与贸易合作形势的研判,并邀请贵国政府部门及企业参加今年5月在我市举办的首届丝绸之路博览会。同时,5月份我们还将组织数十家企业赴哈萨克斯坦参加十二届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今后我市还将组织包括经贸、文化、旅游等更多的代表团赴贵国开展经贸文化旅游交流活动并开展务实合作。
记者:西安国际港务区目前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大的国际物流集散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中,西安国际港务区具有哪些特别的功能和特色?在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中,又将发挥何种作用?
韩松: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中,西安国际港务区具有地缘和交通优势:西安是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市的门户和交通枢纽。西安是全国“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枢纽,也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处于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的中心。“一日交通圈”辐射周边10余个省会城市,人口达6亿。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全国18个中心站之一,东联郑州中心站,西接兰州中心站,南靠重庆、成都中心站,北临包头、呼和浩特集装箱作业站,地处全国中心,具有联东进西、承南启北的功能和作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和突出。
“中国最大陆地港口”平台: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个核心平台,形成了“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内陆港模式,同时与青岛港、天津港、霍尔果斯口岸等沿海港口和沿边口岸深度合作,建成了“中国最大的陆地港口”,成为陕西、西安的核心战略资源,也是全国公路、铁路、航空、海洋等多式联运的重要节点,使陕西西安在全国的地理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能充分发挥,有效打通了陕西对外贸易的大通道,形成了覆盖全省、沟通全国、联通世界的市场网络,创建了招商引资的硬环境。
产业互补优势:陕西、西安与中亚地区的产业互补性强。陕西、西安的工业体量不大但层次较高,工业门类齐全,战略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达,中亚各国能源富集,这种产业互补优势,决定了陕西、西安和中亚的合作中能够大有所为。结合陕西、西安的产业发展和布局,瞄准向西开放的目标,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在努力构建“六大产业组团”——国际贸易组团、国内贸易组团、临港产业组团、生产服务业组团、生活服务业组团、信息产业组团。
畅通了中国内陆到中亚地区的物流黄金通道:国际港务区于2013年11月28日、29日,分别开行了通往中亚的“长安号”集装箱国际货运班列、整车国际货运班列,特别是整车货运班列,开启了中国铁路国际整车货运的新纪元。“长安号”不仅吸引了陕西及周边省份的国际贸易货物,更吸引了沿海港口的货物,成为内陆企业产品走向中亚、欧洲的黄金通道。
搭建网上丝绸之路的政策优势:目前,海关总署已经批复西安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工作,同意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组织开展试点工作。这使得西安综合保税区成为陕西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金字招牌”,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重要抓手和申报自由贸易园区的基础。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陕西省、西安市将构筑起一条面向亚欧的网上丝绸之路,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和中亚、欧洲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必然会更加频繁,而西安就是物资流通、经贸往来的中转枢纽。国际港务区将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机遇发展,充分发挥陕西、西安的各项优势,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大的国际陆地中转枢纽港。
西安国际港务区将积极推动省市以国际港务区为基础,申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自由贸易园区;力争将“西安港”纳入国际港口航运体系;促进内陆港与空港“货运专运线”建设,推动空港陆港的联动发展;利用好西安综合保税区和“陕西省物联网应用产业园”的功能平台,充分利用西安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的机遇,大力发展电商产业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进一步构建开放格局,努力打造“两园两城四中心”,即:“中国—中亚经济合作园”和“世界名品园”,意大利城和法国城,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交易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陆港港航服务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产品分拨交易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办好“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商品博览会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商品采购节”。
随着这些工作的推进,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关键经贸物流枢纽节点和成为驱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引擎”。在这台引擎的带动下,陕西、西安的经济增长模式、产业布局模式、要素集聚模式、基础设施发展模式都将不断提升,新欧亚大陆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经贸合作也必将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