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水潺潺流动,廊桥此起彼伏,垂柳随风飞舞……5月1日,“八水润西安”浐河综合治理的亮点工程——经过提升改造的浐灞桃花潭景区面向广大游客免费开放。“五一”小长假期间,桃花潭景区吸引游客近15万人,不仅彰显了生态休闲巨大的吸引力,也成为浐灞生态区践行生态文明、兑现生态价值的又一典范。
业内专家表示,在西安世博园、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浐灞桃花潭景区等生态旅游景区全面崛起的背后,既是浐灞生态区以“生态引领城市崛起”,让生态流入城市,让绿色惠及民生的惠民理念,更是浐灞生态区以“5A浐灞”理念打造“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抉择。
大5A理念
打造陕西生态旅游新高地
桃花潭景区位于浐灞大道和华清路之间的浐河段,占地面积1516亩,水域面积608亩,景区通过塑造自然岛屿,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形成了以浐河河道为轴、东西两岸的景观带。景区内燕子洲、荷塘锦鲤、春屿芳菲、柳溪栈桥等景点别具韵味,融情于景。
然而,谁也无法想象,如此优美的生态型景区仅是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处堆积垃圾达200万立方米的垃圾倾倒场。
据介绍,桃花潭生态治理先通过河道清淤辟出800多亩的湖面,利用经过环保处理的建筑垃圾堆出150多亩的湖心岛,并用清出的淤泥作覆土在岛上遍植桃树,形成了桃花潭、桃花岛景区,这种方式既使垃圾得到有效利用,又极大减少了土方石料等建筑用材。
在浐灞生态区,因生态治理而打造出来的生态型景区远不止这一个。以浐河为例,由于河道两边的纵深有限,浐灞生态区因地制宜,在浐河上游、中游、下游分别打造雁鸣湖、桃花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并串珠成线不断丰富河流应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
这其中,有将垃圾分类处理后就地堆山挖湖建成五湖相连人工湖泊,再在河道滩涂地种植重建植物群落形成的雁鸣湖湿地景区;也有通过治理挖沙泛滥现象,形成具有生物群落恢复、污水生物处理、自然水面恢复等多项生态功能的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此外,举世瞩目的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现在的西安世博园景区更是浐灞生态区治理灞河过程中的一个奇迹,该项目在取缔非法采沙场的同时因地制宜,对滩涂地、废弃沙坑进行整形,取坑为湖,取陆作洲,引来灞河之水,形成湖中有岛、岛洲相连、洲内有潭、积潭成渊的壮美生态景观。今年年初,西安世博园荣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成为陕西省唯一入榜景区,不但为西安创建生态园林型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也进一步引领了西安乃至陕西生态旅游版块的崛起。
在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八水润西安”的新背景下,将该项目亮点工程的桃花潭景区,也在打造河流整治提升范式的同时,实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统一、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并举的新突破。
大5A魄力
免票惠民的长远眼光
在全国各地景区门票涨声四起中,浐灞桃花潭景区成为继西安世博园之后,浐灞生态区又一免费向游客开放的景区,成为2014西安市十大惠民实事之一。
除园区绿色景观区域免费开放外,桃花潭景区的“惠民利民”做法还有很多。鱼鸟放生活动、现场书法、古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各种形式的遮阳伞、条凳、人性化的标识标志系统、导游讲解为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游园体验……
对于免票惠民与景区巨大运营成本之间的“矛盾”,西安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杨六齐表示,“免费开放桃花潭景区是以社会需求、民生需要为出发点的,这就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到第一位了。桃花潭、西安世博园这些景区都是浐灞生态区的绿色名片,充分体现了区域生态优势,提升了浐灞生态区的品牌影响力和价值。我们希望通过将浐灞河沿岸打造成旅游集散地的方式,重点发展旅游、会展产业,通过产业收入反哺景区运营支出,同时借力景区为浐灞生态区带来的巨大人气,两者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区域发展的目标。”
对景区区域面积大带来的管理难题,浐灞生态区在成立专业公司进行管理的同时,最大限度动员社会力量,与保洁公司等社会服务机关合作,使保洁工作更加专业化,成本更低,管理更规范。
对于浐灞生态区而言,将桃花潭景区、西安世博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等打造成一个个永久性的旅游景点将产生聚集效应。
杨六齐说:“随着地铁的开通以及各种公共交通的支持,浐灞生态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我们将逐步吸引到嘉年华、折扣店等来投资,并且引进新的项目加强景区的自身造血功能,把景区周边的商业配套都做起来,通过‘5A浐灞’的整体运营思路实现双赢。”
大5A格局
生态引领下的城市崛起
5A级旅游景区是目前国内旅游景区的最高标准,成为行业的最佳,便意味着有了与国际对话的平台。然而,在杨六齐看来,浐灞生态区的目光不仅仅是实现区域内一个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而是一个区域的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5A浐灞”,建5A家园才是最终的梦想。
根据规划显示,浐灞生态区将集中打造以西安世博园为核心的休闲会议产业群,发展以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的生态娱乐产业群,促进浐灞旅游休闲产业做大做强;还将着力打造“中国西安浐灞之旅”精品线路,把生态区建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信息咨询、融资服务、游客集散、旅游餐饮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配套体系,优化“大西安”旅游产业布局……
“无论是西安世博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还是桃花潭景区,我们都是按照5A级景区的标准来设计和管理的,其中包括垃圾桶、卫生间、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按照计划,桃花潭以及整个浐河的全线治理将于10月份基本完成,明年我们的重点将是灞河下游打造一条休闲观光带,同时在河道河堤治理的过程中,结合产业发展对浐灞生态区内的观光游做一次深度开发与提升。此外,我们还将不断完善浐灞生态旅游的人文内涵,通过仰韶文化陶馆瓷馆、文化走廊、数字化博物馆以及纪录片等为游客提供更多了解历史人文的渠道,目前在央视《探索•发现》热播的《浐灞长歌》,体现的就是浐灞河源上游从猿人时代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杨六齐介绍说。
于此,一个立足多元生态景区,打造浐灞“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宏伟计划正一步步得以落实。
“生态旅游的发展目的在哪里?最终依旧是要回归到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上来。无论是桃花潭景区还是我们已经推出的西安世博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都是浐灞生态区崛起的引擎,而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西安这座城市的崛起。”杨六齐表示,只有在全盘化思考和区域化战略的基础上去考虑,才能跳出局限一个景区的旅游怪圈,回归到一个城市的旅游,一个区域的旅游。
据统计,“五一”期间,浐灞生态区桃花潭景区、西安世博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共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表示,浐灞生态区内各大生态型景区的不断亮相对于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形象、促进西安打造一流国际旅游目的地有着积极作用,其为以“历史人文游”为代表的古都西安旅游格局开启一扇“绿色之门”,形成人文与生态“双蝶共舞”的新格局,日后必将产生品牌效应,营造局部热点,继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014年5月12日《中国旅游报》第4版文/晁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