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如今在河南,遗体接收名义上由红十字会负责,但实际上只有一家医院和几位老师负责处理捐献的遗体,相关程序和制度并不完善。去年年底,《河南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条例》被列为该省2014年至2018年审议的法规项目,目前立法工作尚未完成。此前曾大力促进河南省遗体捐献立法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刘信圣认为,加快推进对遗体捐献管理的立法工作,才能从制度上保证捐献者的尊严和遗体捐献的规范化:

  刘信圣:通过立法规范捐献者的一些要求,哪些要求是可以满足,哪些要求是比如物质,其他条件达不到,还是有其他变通方式,需要立法。将来还有遗体捐献之后,如何分配,分配给哪些医院,分配给哪些病人,这需要法律有原则,有程序。

  我们注意到,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2012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设立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今年3月,由国家卫计委与香港一家社会组织合作实施的“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正式开通。近年来我国针对器官移植的管理日渐规范,不过对用于教学和科研的遗体捐献,目前仅有上海、福建等少数地区出台了相关条例。

  昨晚,《新闻纵横》值班编辑查阅中国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发现,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被列为红会的“核心业务”,可是2008年4月至今,标题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网页却始终显示“正在建设中”。6年时间过去了,具体信息并未在网站上公布。捐献遗体究竟需要经历怎样的流程、由谁来执行和监督?相信不少朋友与我们面临同样的困惑。

  对于个人,遗体捐献是爱心的接力与传递;对于社会,遗体捐献则是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持。遗体捐献志愿者的贡献理应被铭记,而相关制度建设也应该尽早被提上日程。制度的完善不仅仅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和科研机构从中受益,捐献者的权益也应得到保障,如此才能更加充分地体现整个社会对遗体捐献者的感激和尊重。

编辑:白玫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