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韩先生这样的人在北京、在全国有多少,无从统计。在癌症病友的圈子里,“谁有买印版特罗凯渠道”这样的提问却是比比皆是。网友大志是一个500人病友群的群主,这个群的名字就叫“特罗凯”。大志预计,其中约有两成人吃过或正在考虑吃印版特罗凯。
大志:500人里,大概有个100人?不是说明确说他吃过,就是说他在咨询、找渠道,最后他吃没吃我们也没有统计。
记者:是不是一旦进入这个圈子,找一个印度的代理商也好、个人也好,来代购仿制药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大志:不难,对,一点都不难。
更重要的问题是疗效。
大志:普通的消费者没有更好的检测手段,但是通过受益群体反应来看,如果渠道确实是从印度那边的规模的厂子弄过来的话,它的受益人群很多。
记者:可以理解为它的效果和正版的差别不是特别明显吗?
大志:对,如果一旦受益而且它的渠道正规的话,这个差别几乎是没有的。
“辛辛苦苦十几年,一病回到改革前”,曾经的民谚在今天的一些疾病面前,仍然适用。相比为了10倍价差铤而走险的病友们,武汉的杨先生没有太多经济上的烦恼,但他也有自己选择海外代购抗癌药的理由。
杨先生:很多新药在国外先上了,但是中国现在还没有。比如说吃特罗凯、易瑞沙几年之后可能会产生耐药的情况,就会用一些更新的药。但是那些药在中国还没有上市。比如肺癌现在中国只有易瑞沙和特罗凯两种药有卖,其他的,我知道有三个公司出的新药,现在中国都没有。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公民在海外购买自用的药品,其用药风险由个人承担。而通过网络购买包括抗癌药在内的处方药,是不合法的。
食药监管总局稽查局副局长刘景起:抗癌药均为处方药。根据《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互联网禁止销售处方药。
事实上,海外代购抗癌药在我国由来已久,监管部门对此也有耳闻,其中尴尬不是一星半点——产什么药由工信部管,卖多少钱由发改委管,药合不合格由食药监总局管。权斧在握,最频繁的监管措施仍是查处、打击假药制售,对海外代购抗癌药的“禁”,停留在口头。监管部门也由一个个人组成,“禁”令下想必也曾自我拷问:如果失去这最后一条救命的渠道,成千上万的生命何以为继?而这,也是所有患者和家属的悲情反问。
韩先生:如果一旦没有这个途径了,我就不知道我爸下一天还在不在。
杨先生:买印度版特罗凯的,他自己也会意识到有假药的风险,但他愿意去冒这个风险,因为他没有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