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紧张 “互助献血”成半强制
白磊说,地方医院的血液来自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的供应,不能自行采血。血液中心曾对检方表示,由于供需紧张,血液中心的血液存量常年维持在“警戒线”上,血液中心必须保证库存最低保障限额,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特大意外事件等情况。
白磊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互助献血”规定在实践中发生了异化,导致非法组织卖血活动的出现。
1998年,献血法开始实施。根据第15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白磊说,从法条的表述上可以看出,“互助献血”只是国家倡导,而非强制性规定,但近年来,有关单位为了应对血液供需紧张的局面,渐渐使得“互助献血”在实践中具有半强制性。
在海淀检察院审查的案件中,相当一部分买血的病人及家属作证称,手术前,医生开出输血申请单后,称需家属等量、献血,否则无法进行手术。
“这个事,患者、医生都有怨言。”某北京三甲医院科室主任刘远(化名)从多年的外科临床经历,讲了他的看法。
“医院是否强制要求互助献血?”对于这个问题,刘远回答道:“基本上是这样的,医院要求医生找病人谈互助献血,要求既让病人接受,又不能让病人闹,还不能说是上面要求的。”
他说,自己每次要求病人“互助献血”时,困难极大,90%的病人都不理解。“有些人就是不接受。这很容易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给医生造成额外负担。”他说。
他告诉记者,作为医生,他很不情愿这么做,因为这显得很不人道。但是,他也承认,“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