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页面下方,还有一个“常去地点”功能,默认为打开状态。进入“常去地点”,可以见到一串历史记录,上面详细记载了用户在什么时间去过哪些地方,以及在该地点停留了多长时间。而根据用户去过的地点、停留时间等,该功能还会自动分析,将这些地点归类为家庭、单位等。
央视在报道中称,这些定位信息完全与软件的使用同步,相对于手机基站、Wi-Fi定位,该种定位方式的精准度更高。
不仅如此,所谓的用户信息加密文件,也能通过手机连接USB查询到,用户只需查询手机系统文件夹第6层文件夹下后缀名为.db的文件就能看到自己的信息记录。
央视记者通过走访北京、青岛等城市,对60名苹果手机用户进行随机采访,仅有5人知道苹果手机的这一功能,超过90%不知情。
关闭定位仍能获取位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保卫学院院长马丁使用苹果手机这一功能,准确分析出相应手机用户的日常行为轨迹,“这项功能可以显示手机用户经常活动的地点、时间、频率,会把一个人完整的行为轨迹进行比较详实的分析,是公开性的,没有任何秘密。”
马丁说,过去常常将数据和信息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级别,安全级别越高,防护措施越好。但在大数据时代,泄密的通常不是关键性的保密数据,而是普通的日常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