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记者旁观

  大广场小江湖凸显管理难

  65分贝?大妈做不到啊!

  晚上7时30分,夕阳西沉,溽暑未消,白石板的地面依旧滚烫,珠江上的晚风不带一丝凉意,此刻中大北门广场已人头攒动。

  现状

  舞蹈队恐怖交响乐

  牌坊南边偏左的位置率先出现了两个黑色的大音响,那是跳国标舞的团队,队员是六七个小姑娘,大的十来岁,刚上初中的模样;小的还没有广场花圃的台阶高,她们上身穿着或红或绿、颜色鲜艳的紧身吊带衫,下着一尾灵动的百褶裙。六七人分作两排,一个短头发、着黑衣黑裤、身材匀称的中年男子教着孩子们跳国标舞的规范动作。

  牌楼西北角是一支四人的舞蹈队,这四个姑娘个个衣着艳丽,身量高挑,下着花边长裙,上身同样是绣着花边的露脐装,每人左右手各执一幅一米来长的彩带,随着中国风的音乐翩翩起舞,舞姿优美,宛如出水芙蓉。

  而牌楼西南,则是一支跳拉丁舞的队伍,队员凤毛麟角,教练一对一教学,虽然队员年龄很小,但舞姿十分有力,只因队伍才两三人,不久就被广场南边庞大的老年交谊舞人群吞没。

  最威武的要属牌楼东南一角,那是一对穿灰衣皂袍、道士模样的师徒,仅两人便占了十来平方米的地方,舞刀弄棍,舞者无人敢近。

  除了这些舞者,记者不时见到卖水、卖小吃的走鬼穿梭其间,溜冰的小孩极爱冒险,时而冲入舞者的队伍,往来的游客则围观舞者们的各式舞蹈。忽而只听围观的人群中一个年轻的白衣女子大叫一声:“臭流氓!”便见得一个衣冠不整、短发黑脸的中年男人抱头鼠窜,一溜烟跑得没影没踪。经了这等腌臜事,围观的人们渐渐没了兴致,便四下散去,或到江边看景,或悻悻道:“这地方真是什么人都有,怎么没有人管管?以后还是少来为妙。”她右手旁的却道:“你还觉得新鲜哩,那个男的我都见过好几回了!”

  晚上8时,广场进入了最嘈杂的时段。这时,真正的主角出现了—数百名大妈轻而易举地把整个牌楼以北至珠江岸边的广场地块占领,好几个大汉推着手推车将半人高的巨大音响拉到广场中央,大妈们按照队形站立,一曲曲或柔或刚、或新或旧的歌曲拉开了广场舞的序幕。

  但细看之下,这数百个大妈并非一组。穿蓝衫的大妈数量最为庞大,有将近200号人;其次是穿红衫的大妈,人数30余人;最少的一队大妈才十来人,她们没有统一服装,队员的年龄也整体偏大。三队大妈挨得很近,她们各放各的音乐,各个队伍为了保证自己的队员能够听清楚,都把音响开得很大,再加之拉丁舞、国标舞、交谊舞、肚皮舞等等之配乐,中大北门广场“酿制”成了恐怖的交响,以致记者走到将近1公里外的中山大学怀士堂,依旧能听到北方传来的噪音。

  历史

  大妈们的“三国杀”

  也正是在这片广场上,记者见识了广场舞真正的魔力。当大妈们扭动着浑圆的腰肢吃力地起舞时,记者便看到广场上三三两两散步的老年夫妇常常会停下脚步,跟着扭动身躯。一个七十多岁、满头银发的老妪,站在那组没有统一服装的大妈们身后学着起舞,却遭来那队队长的呵斥:“别跟着我们偷学,我们是要收钱的!”

  这三队大妈间彼此并不对付,只要有一队调高了些音量,其他两队也跟着往上调,几队带头大妈互相间横眉冷目,敌意已心照不宣。蓝衫队人多势众,成员也较年轻,领头的阿姨穿一袭黑衣,姓杨,今年51岁,哈尔滨人,以前练过花样滑冰,1989年时随夫嫁到广州,远看时,杨阿姨十分年轻,根本就不像五十出头的女人。

  杨阿姨从2003年7月起就在中大北门跳舞,是整个广场最早的舞者,如今“统领”着4个穿白衣服的“老师”,余下才是穿蓝衫的100多名学员。蓝衫军所编的曲目节奏感很强,一两百号人作手舞马鞭状,左右脚有力蹬踏,跳起《江南style》,情景壮观,鸟叔若来也会惊诧。

  红衫军队长姓何,同样50出头的年纪,但何阿姨和其他队员的身材已然走样,所跳的曲目是《涛声依旧》之类的抒情老曲。在何阿姨的带领下,这些膀肥腰圆的大妈,一边作“曲项向天歌”状,来回舞动手臂,一边竭尽所能地弯曲着膝盖,摆出各种姿势。

  溯因

  空巢家庭妇女交际需要

  大妈们为何热衷广场舞,记者在广场上随机采访了几位跳广场舞的学员,她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锻炼身体啊!”

  如今,50多岁退休的大妈是所有广场舞队伍的核心力量,她们热衷广场舞,显示出了中国这个年龄段城市妇女普遍存在的焦虑:自己已经退休,老公要上班,也不大愿意陪大妈跳舞,她们的儿女外出上大学了,她们独守空房,成为真正的空巢妇女,心灵的空虚让她们必须参与到一个大家有说有笑的同龄人组织,而不是单个人在江边慢跑;日渐下滑的身体状态让她们抛弃了沙发、电视和麻将桌,但因无法开展过于剧烈的体育运动,于是乎,休闲的广场舞渐渐成了不少大妈的不二选择。

  噪音?

  大妈认为管理者不作为

  但日趋严重的噪音污染又让大妈们沾染恶名。对于公众及媒体的妖魔化,大妈都自称认识到广场舞噪音对于周围居民、学生的影响,但几乎所有大妈都将矛头指向了广场管理者,何阿姨直斥管理者“懒政”,无所作为,让什么人都往广场里涌,导致广场上鱼龙混杂,队伍间矛盾丛生。杨阿姨也认为,管理者必须减少跳舞的队伍,每个队伍都拿着两个音响放音乐,怎么可能没有噪音污染?

  对于大妈们的指责,中大北门广场的属地管理者新港街道颇为犯难。街道文化站的王站长告诉记者,广场是公共场所,任何人都可以进来,他不可能命令哪支队伍离开,哪支队伍留下,更不可能给舞者划分地盘,文化站所能做的只能是批评教育。对于小贩走鬼、摆摊算命这些不良现象,则由城管综合处理。可一旦大妈之间出现流血事件,他也只能奉劝她们及时报警,“我们没有执法权,除了对两支冲突的队伍进行规劝。”

  何阿姨觉得,广场管理亟须有法可依:“我们听说《广州市公园条例》已经进入人大审议阶段,条例里对于广场舞有了明确规定,管理人员可以对违反条例的队伍罚款1000元,虽然我们喜欢跳舞,但我还是希望跳舞能有一个和谐的环境,而不是整天提心吊胆,50多岁还要和别人打架拼老命。因此,我们非常希望这个条例能尽快出台。”

  6月12日,所有广场舞团体已经和街道签署协议,保证晚上10时以前停止广场舞,噪音音量低于65分贝,王站长解释说:“噪音监测仪器安放在居民楼下,我们要求那里的声音不超过65分贝,但那里的噪音源非常复杂,因为中大北门隧道的车辆有时候也产生很大的噪音。至于65分贝这个噪音标准,也是我们自己定的,我们实地感受过,觉得65分贝左右的噪音,加上墙体的厚度,居民应该是可以忍受的。”

  但不少大妈表示,因为广场舞蹈队太多,她们很难保证噪音标准,“65分贝?那就是一辆公交车开过的噪音啊!”

编辑:白玫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