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0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白映孝老人生前照片 华商报记者 王警 摄

  华商报讯(记者李琳)81岁的父亲故去了,按父亲生前嘱咐,白先生将丧礼办得朴素简单,甚至周围四邻都觉得“办得太简单”,但当邻居听闻老人捐献遗体的事后,不禁竖起大拇指,“没想到老人有这种精神,真是难得。”

  申请捐献后查出胃癌晚期未影响捐献决心

  “白映孝同志志愿把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这种高尚的精神将永远受到人们的赞扬,特发此证,谨表尊敬和感谢之意。”昨日上午,家住西安田家湾的白先生向记者展示了由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颁发给父亲的大红色荣誉证书。

  “父亲的公民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是2013年9月24日签订的。”白先生说,当时父亲身体还比较健康,除了腿关节有些不灵活外,没有发现其他病症。不料,2013年底意外查出胃癌晚期,但这并没有影响父亲捐献遗体的心愿,虽然部分器官可能不能捐献了,但遗体仍然可以供医学研究使用。

  8月4日,老人在省第四人民医院安静地离去后,家人及时通知了捐献单位,遗体从医院被拉走,老人得偿所愿。据了解,待完成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之后遗体将被火化,骨灰将和其他捐献者的骨灰一起统一安葬。

  尽管白先生仍沉浸在悲伤中,“但当我看见第四军医大学颁发给父亲的荣誉证书时,心里又有些许安慰,仿佛父亲还在身边……”他说。

  自己办好捐献手续后直接通知儿子签字

  “其实父亲很早就有这个心愿了,所以他四处打听,得知西安交大医学部和第四军医大学接受遗体捐赠后,打电话咨询,甚至不顾年迈自己去第四军医大学领表办手续。”白先生说,他知道时,父亲已经填好了表,直接通知他和哥哥签字,“根本不容置疑。”因为一向很尊重父亲,哥俩就很听话地签了字。

  “父亲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作为家人我们尊重他的意愿。”白先生说,父亲生于1933年,在长安区长大,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初中毕业生,在当时算是学历比较高的。因为兄弟姊妹多,自己是老大,肩负着全家的重担,父亲选择了去新疆做会计,因为收入会稍高一些。多年后才回到西安,继续当会计,全家都靠他一人挣钱养活。但父亲一生勤勉,退休后,还给一些单位做账,直到70岁才不再做了。虽然日子过得辛苦,可父亲一直心态平和,从不轻易发脾气,肯为他人着想,为人善良开明。

  80大寿吐露捐献心愿“算给后世发挥点余热”

  尽管老人遗体已捐献,可儿子们还是为老人设了衣冠冢,以备来日祭奠。

  老人69岁的妹妹告诉华商报记者,大哥在去年过80大寿的那一天为捐献遗体的事征求自己的意见。“我当时一听都愣住了,毕竟年龄大了思想比较守旧,觉得人走了后怎么样也得入土为安,周围同龄人也没听说谁这样做过,都是早早花钱给自己买墓地,这样才走得安稳。可大哥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即使自己的器官别人用不上,用于医学研究也不错,也算是自己给后世发挥点余热,这样即使走了也还像活着。”她说:“我听了之后非常感动,觉得大哥很无私很伟大,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去世后因家庭成员反对不少捐献者未能达成心愿

  据了解,目前我省范围内,只有西安交大医学部和第四军医大学两家医学院校接受遗体捐赠。

  华商报记者从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了解到,由于遗体捐献遵循自愿无偿原则,虽然不断有人在人体解剖与组胚学教研室登记,志愿捐献自己的遗体,但实际得以执行的并不多。因为在捐献者没有死亡之前,很多家属都会顺着捐献者的意愿在捐献书上签字,一旦捐献者去世,有些家庭成员就会反悔,捐献工作也就被终止。有的遗体都拉回解剖室好几天了,因为家属反悔只好又让把遗体拉走。遗体捐献的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和科研,由于捐献数量较少,学生学习解剖用的遗体都不够。因此,像白映孝老人一家父慈子孝的情景很令人感动。

编辑:秦一乔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