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多少年过去了,王新锋只记得当年父母每天起早贪黑,拖拉机上放一口绿色的搪瓷缸子,口渴了路边找人家讨水喝,饿了就吃编织袋里的馒头。

  一番东拼西凑,1993年12月底,王新锋姐弟三人的户口本终于从“蓝皮”换成了“红皮”。多少年后,已经在西安定居多年的王新锋说他曾算过一笔账,父母当年为了凑够给自己姐弟三个买户口的钱,至少贩卖了26万斤苹果。一拖拉机装一千斤苹果,当年经父母手贩运的苹果至少有200拖拉机。

  户口本虽然换成了“红本”,但王新锋姐弟依旧在农村的家里帮父母种庄稼,务苹果。户口本上的地址由他们村变成了县城南大街78号,王后来为此还专门去街道找过那个门牌,未果。后来才知道当年那批买户口的人地址栏里统一都登记的是“南大街78号”这个并不存在的地址。

  也许是200多拖拉机苹果的事情刺激了王新锋,他从此埋头苦读一年多,第三年考上了宝鸡文理学院。当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父亲只说了一句“五千元权当撂沟里了”。

  一个老陕的“北京人”梦

  在北京苦苦奋斗了14年,三原人王全民至今依旧觉得北京户口于他是那样遥远。

  王全民2001年开始“北漂”,也早已在北京安家立业,每次回陕西别人也喊他“北京人”,这让他很是别扭,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北京户口,就不是北京人。

  刚到北京打工时。王全民对户口没有一点概念,他当时的认识是有身份证就可以走遍天下。但后来随着工作的稳定,加之越来越喜欢北京的城市味,王全民突然有了长期在北京生活的打算,并承诺将来要把妻儿都接到北京去。

  2003年,儿子快3岁的王全民再也无法忍受两地分居的生活。在说服父母后,他把妻儿接到北京,一家三口在丰台区租了间平房,开始过清淡但很幸福的小日子。

  儿子很快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但现实情况却让王全民很是失望,因为周边的每一所幼儿园都要求入托的孩子有北京户籍。

  托老乡求熟人,关系几经走动事情总算有了转机。一家幼儿园允许他的儿子入园,但需要交两万元赞助费。由于承担不起这笔费用,两口子没办法只好将孩子送回陕西老家。

  送走孩子的当晚,小两口决定为孩子将来上学攒钱。因为他们听人说,如果没有北京户籍,外地人要交给学校一笔额外的费用,这笔费用通常三五万不等。

  说起为啥非要让孩子在北京读书,王全民的认识是身边人都认为在这座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更有前途。

  后来,王全民的工资比以前多了,妻子也在北京找了一份保姆工作。两口子省吃俭用地攒钱,2006年秋天,赞助费终于攒够了,王全民再次把儿子接到了北京。儿子顺利进入了那所小学学前班读书。第一天上学,妻子给儿子买了新衣服,全家都很高兴。送儿子去报到那天,王全民和一些北京孩子的家长一样站在校门口看着儿子走进教学楼,他说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北京人。

  2012年儿子小学毕业,老师打电话告诉王全民说,你的孩子只能读到这里了,因为他没有北京户口,无法“小升初”。

  儿子再次被送回陕西托父母照顾,王全民说他如今唯一的目标还是攒钱,让儿子将来考北京的大学。“我认为迟早有一天我的儿子会从北京的大学毕业,也许他还会留在北京,那个时候他就是我们家第一个纯正的拥有北京户口的北京人了。”

  华商报记者问王全民,一个北京户口真的那么厉害吗?他妻子林燕淡淡地说:“当然,待遇不同嘛。”

  王全民说曾有人告诉他,前几年最紧俏时,一个北京户口的黑市价卖到了30万元。“你们不在北京长期生活不知道,北京户口仅福利就有80多项:就业、买房、买车、教育、婚姻、生育、医疗、养老等等。按照他们测算,有北京户口买房至少省46万,读书至少省8万,生孩子省5万,考入北大的概率比我们外省人高41倍”。

  王全民说他有个远方表妹西安交大毕业的,2010年来北京应招聘。曾有外企愿意给她年薪20万,但她最终却选择了当时月工资不到4000元的国企,理由很简单,国企可以解决北京户口。而许多北京户口上附带的福利不是金钱能买来的。

   

编辑:曹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