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毒奶粉”事件已过去6年。本月初,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从无期徒刑减刑至17年3个月。当年被免职的3名石家庄市领导,时任市委书记吴显国、市长冀纯堂、副市长张发旺已悉数复出。在备受关注的舆论风暴中被免职,随后悄然起复,“三鹿奶粉”事件并非孤案。梳理2008年以来,引起舆论关注的52起官员免职案例,40名因突发事件被免职的官员中,半数也获相同“待遇”。
降级可堵“官复原职”漏洞
除了“官复原职”等现象,52案例中的29名起复官员,有2人因舆论等各方面压力或再度被免,或“失踪”。
2010年因矿难,河南泌阳县原副县长王新科被免。但2011年8月,媒体曝出免职后,他一直以副县长身份部署工作、出席正式公务活动,还兼任该县政法委书记。
这名被质疑为“假免职”的副县长,现已“失踪”。泌阳县官网的领导介绍,以及上月县领导齐聚的县经济运行工作会议,都没有王新科的名字。
8月8日,泌阳县宣传部门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说:“他(王新科)已经不在泌阳县了,因为之前的报道影响太大了。至于他现在具体去了哪里,我们也不知道。”
另一名被“再度被免”的官员是河南周口市官员薄玉龙。2012年,因在周口市检察院原检察长李春长依法受贿一案中,原扶沟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薄玉龙利用行贿手段而得到职务调整,事后被免去职务。今年1月,薄玉龙“从基层回来后”,担任了周口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政委。
薄玉龙履任该职务被曝光后引起舆论关注,他回应质疑称,之所以能回来任职,是因为领导考虑了他过去的综合工作表现。
今年7月,薄玉龙再度被免。周口市人民检察院宣传处处长靳登高向媒体表示,党组开会后认为,薄玉龙原问题系行贿、介绍受贿,性质不适合反渎职侵权的岗位,所以做出了免职决定。
受访专家们认为,起复后再度免职,充分证明原来的起复决定有问题,“这相当于官员任免‘事故’。谁做出的‘带病起复’决定?谁为这类‘带病起复’担责?”许耀桐说,截至目前所有免职后起复的官员,都是公众、媒体曝光后,才浮出水面,未有一起官方通报,“亟待建立的就是一个官员起复制度,哪类免职官员有资格复出?复出考察、公示等复出程序如何进行?必须对这些作出规定”。
“被问责、免职的官员,经过考察、评估等干部任免考察,可以复出,这并不违反规定。”竹立家表示,但现实中,问责免职、起复的官员数量为数不少,“其中不乏违反干部任免程序和规定的情形,比如上级领导打招呼,被问责免职的官员,隔一段时间就官复原职”。
许耀桐认为,今年昆明原书记张田欣、江西省委原常委赵智勇两名副省级官员被免职后连降数级,树立了官员免职的新样板,“能封堵住不当起复。”
竹立家强调说,张田欣、赵智勇的“降级”处分对官场有更大的震慑效果,“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降级’处分有个两年时限,两年后解除处分,但即便是解除了处分,两人的仕途、晋升,也要按照职级一步步来”。
新京报首席记者 王姝 见习记者 陈瑶 刘素宏 郭永芳 实习记者 杨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