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讯(记者陈蕾)“我的银行卡被人挂失了,赶快帮我解除掉!”“谁挂失的?把电话给我,我问他……”电话中“客户”异常生气。但银行工作人员面对发飙的客户并没有着急慌乱,而是仔细对比客户资料信息,通过细节戳穿了这个新型骗局。
录音
开卡人是“老陕” 要解挂的操南方口音
9月2日,民生银行西安分行客服贺代勇收到一份总行的工单,上面显示客户“郑先生”反映自己的银行卡被莫名挂失。
“持卡人办理挂失有非常严格的手续,如果是去柜台挂失,需要本人持身份证;如果是电话挂失,也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码、查询密码、账号甚至开户行、账号余额等个人信息,不可能出现个人银行卡被别人莫名挂失的情况。”看到工单后,贺代勇有些疑惑。于是他调取客户要求挂失和解挂的两段录音,仔细听后发现疑点:办理挂失业务的郑先生陕西口音很重,而要求解除银行卡挂失的“郑先生”则是明显的南方口音。
因为客户开户信息显示开卡人是陕西户籍,所以贺代勇认为,要求办理账户解挂的“郑先生”可能为假。
核实
储户银行卡遭盗刷 假客户要求解挂被拒
稳妥起见,贺代勇给申请挂失的郑先生拨打了电话,了解到郑先生的身份证和银行卡于8月20日丢失,当时他并未挂失,谁知一星期后,他收到来自银行的提示短信,显示账户被消费31次,每次50元,一共1550元,他这才赶紧挂失。昨日,华商报记者与郑先生取得联系,郑先生对自己银行卡被盗刷的事实给予了证实。
与郑先生的沟通,让贺代勇确定了自己的判断。随后,贺代勇给“郑先生”打电话,表示挂失业务办理合规。“谁挂失的?什么时候挂失的?把电话给我,我和他联系。”电话中,“郑先生”依然理直气壮,口气强硬。但贺代勇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对方最终只得放弃。
“类似的案例今年下半年才开始出现,但势头比较猖獗。”9月4日,贺代勇表示,仅他目前就已经遇到3起。对此,银行人士提醒:1.不要将身份证和银行卡放在一起,如果一起丢失,迅速挂失;2.银行卡密码、网银交易密码设置不能过于简单,更不能设置为与银行卡账号、身份证号码一致的数字;3.设置网银交易单次、每日最高限额,将损失尽可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