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历史书上屈原的服装是左衽!”17日,12岁初中一年级女生李舒曼在百度贴吧发帖,质疑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中屈原所穿服装出现“左衽”失误,该书为2006年6月第2版,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人民教育出版社该册历史教材的责任编辑余老师回应,是制版工人为版式美观所致。(10月20日《长江日报》)
“汉服右衽”是基本常识。可是,历史教科书的插图偏偏要唱“反调”将之变为左衽,这样改的目的竟然是出于“版式美观”的考虑。这样做既犯了常识性错误,又“篡改”了历史,还误人子弟,其弊端不容小视。值得欣慰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面对“小儿问日”的质疑虚心接受了错误,表示最早明年就会有新的改正版,也算是有个比较圆满的答复。此事解决了,使人想到我们周围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常识性错误呢?而且出现这样的错误,原因往往都是为了追求一种所谓的“版式美观”!
四川凉山自治州会理县政府网站主页的一张照片中,县领导“飘浮”在一条公路上,图片说明称这几位领导在“检查新建成的通乡公路”。还有前不久发生的四川“乐山水枪制造领导冒雨视察”事件……大多都是因为在地方宣传中,如果没有“领导视察”肯定不合适。于是为了画面或者政绩的“美观”,通过技术手段,或让领导“飘浮”上去,或给领导视察“布景”。
只是为了一时的“美观”而犯下了常识性错误,引来天下如潮的质疑和嘲笑,其追求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或基于政绩冲动,或基于利益驱动,或基于拍脑袋的面子工程,唯独不顾及科学论证和持续发展,这种“美观”看上去美,却是一无是处甚至“造祸一方”。
历史教科书插图错误了,能得到改正。其他的荒唐“人造美”错了,同样亟须改正。最好是让这种常识性错误的“版式美观”成为“绝版”,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
编辑:温磊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