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如何唤醒“烂尾新闻”里装睡的人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1-22 09:57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苯胺泄漏事故、山体滑坡、矿难瞒报、塑化剂……一起起牵动老百姓“神经”的热点事件,事故责任追究渐无音讯,事件调查雾里看花,最后成为“烂尾新闻”。大概真的是我们的热点新闻太多太频繁了:一个新闻还没来得及追根溯源,另一个更夺人眼球的新闻就出现了。

  那些热点新闻的背后,无不牵涉着失职而导致的撕心裂肺的痛、用桃色文字描写着的沉重的道德灰霾与令人拍案的权钱交易等种种不堪。新闻人千辛万苦把真相呈现在公众面前,无不期待通过其成因的分析,推动善后的处置,指出杜绝它再度发生的方法。然而,更真实的情况却是,这只是新闻人对其职业功用的理想化预期。那些本可用来纠偏的文字,很快“烂尾”。于是,我看到一个新闻人在QQ签名里写道:常感文字的无力,是新闻人最大的悲哀。这份悲叹,怕也是新闻人的通感。

  新闻烂尾,根源在新闻中负面当事人深谙“拖字诀”的妙处。一者,他们相信总会有新热点转移关注;二者,他们不是想从中吸取教训,想的是如何尽早地从中全身而退。一旦上级的关注度下降,他们的安全系数就上升了。至于被“烂尾新闻”所侮辱和伤害的,则不是他们的考虑内容。最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那些被免职官员悄然复出,也早就不是新闻了。

  于是恶性循环形成:热点新闻成“烂尾”,预演下一次热点新闻。反反复复,民众的希冀就如此被生生揉碎,就算是生命的代价,也唤不醒那些个在“烂尾新闻”里装睡的人。

  事件发生后,公众有权在第一时间知道真相;谁该对事件的发生担责,别总拿临时工和副职说事;担责者被法纪的处置具体到每一个环节的实时公开;更重要的是,如何改进工作,从根本上杜绝下一次热点新闻的发生。从制度安排而言,这当是新闻当事者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从技术上而言,则需要媒体的坚韧,用追踪报道,强行唤醒那些企图想在“烂尾新闻”里装睡的人。只有这样,民众才不会被“烂尾新闻”所侮辱、所伤害,并逐步拾起信心。

编辑:陈晨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