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治理奥数:526测评尚需“取信于民”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5-26 11:09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奥数苦天下久矣,一次次围剿,一次次地“卷土重来”。然而,自从去年西安“小升初”推行5·26测评开始,2013年西安市民办学校“小升初”综合素质测评今天也开考了,据报道,“今年的报名人数比去年增加很多”,也许,西安治理奥数,算是迎来了来之不易的一个拐点。

  近些年奥数疯狂的背后,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不均等,应该承认,根子上的问题无法短时间消除,上名校的门槛也不可能一律拆除,但是,5·26测评较之于奥数来说,却相对更加合理、科学得多,它既不会如奥数那般违背孩子成长的规律,又不至于挖空心思要掏尽家长的口袋。

  不过,2012年以前,奥数只是“小升初”的一段残酷的“必经之路”,虽百般怨言,因为别无他途,却也只能硬着头皮迎上去,而今有了5·26测评,基于现实来看,摆在学生及家长面前的,由原来的只有一条“必经之路”变成了分别通向奥数和5·26测评的“十字路口”,选择哪一条路本不难,但不少家长还是选择了奥数和5·26测评一个都不能少的“双保险”。

  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我们要承认,要正视,更要破解。纵然,这的确是奥数治理的“必由之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奥数多年的经营已经枝枝蔓蔓错综复杂,全国多少地方掀起过多少次围剿,终也是打而不死、死而不僵,奥数从来不会自动退出,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奥数治理既然已经放箭,就永远回不去了,也不能回去。眼下,明处的5·26测评被暗处的奥数纠缠着,关键就在于,打铁还需自身硬,5·26测评面临的最大议题便是如何“取信于民”。首先,5·26测评本身不能是奥数的变种,这是最起码的前提。某种意义上说,于“小升初”而言,5·26测评只能是奥数的“替代品”,而非“复制品”,如果5·26测评呈现于世人面前的还是奥数那般难以对付的怪题、偏题,那么,这注定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其次,5·26测评本身必须公开透明,全程接受社会监督。这里要说句公道话,奥数并非一无是处,特别是它有一个无法复制的优点,那就是,人与人较量比拼的是“硬实力”,而这正是在一个“拼爹”“走后门”等等盘外招、小动作见怪不怪的时代里,使得奥数成为众多家长一边诅咒一边又留恋的重要原因。由此说来,在公平性、公正性上,5·26测评绝不能输于奥数,否则,即便告别奥数,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就脱离了苦海。

  再次,持续对奥数保持高压态势,斩断奥数灰色利益链。我们看得到,当5·26测评走入第二个年头,有些家长顾虑重重,观望情绪甚浓,以及其间传出名校发来的“拟录取通知”等杂音,这些都算得上是一次对5·26测评的信任投票,甚或一份举报信,奥数班并没有完全消失,或许还在等待时机寻求伺机反扑,不能不对此扭头假装看不见。

  当明处的5·26测评,正在遭遇着暗处的奥数,这一新一旧、一明一暗之间的较量,牵扯着孩子与父母两代人的喜与忧,牵动着整个社会的敏感神经。治理奥数任重道远,注定有一个过程,但我们希望看到前进,哪怕只是朝前一厘米,有前进,期望才不会灭。当下,重要的是,要读懂家长和学生这种“双保险”之下而必须承担双重负担的内心纠结和期待。救救孩子,救救家长,唯有5·26测评“取信于民”,以自身的公信力呈现于公众的的确就是“奥数结果不算数”,方可让公众切切实实看到希望,争取民众支持和信任,家长和学生脱离奥数苦海才能有真盼头,也才会在奥数、5·26测评之间做出正确的“二选一”,而非迫于无奈的“双保险”。(杨鹏)

编辑:赵萌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