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在强力控制中逐渐正常
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对渭河和赤水河的水质监测一直就是环保部门的工作重点。精确的测量不仅关系着抢险工程的进展,也牵动着河流两岸老百姓的心。
据担任指挥领导小组副组长的省环保厅副厅长李孝廉介绍,按抢险指挥部要求,制定了应急监测方案,共设置9个监测断面。其中在赤水河事故点上游设1个对照断面,事故点下游设1个监控断面;在赤水河入渭口上游设1个对照断面,赤水河入渭口下游3公里、军渡浮桥隔油带前后、潼关吊桥、吊桥浮桥处共设6个监控断面,在黄河干流渭河入黄口下游风陵渡桥设1个监控断面。
监测的结果表明,水质污染情况呈直线下降。专家从监测数据初步分析,1月1日17时泄漏油品已对渭河军渡断面水质产生影响,1月2日6时军渡断面出现监测峰值,12时吊桥断面出现监测峰值,浓度为43.8mg/L,经4道隔油带后,渭河出省前油类浓度大幅下降,16时浓度为1.78mg/L。随着污染处置措施相继到位,污染逐步减轻,1月1日17时至3日零时,潼关吊桥断面平均浓度为9.257mg/L,3日零时至17时,浓度为0.934mg/L,下降87%;1月3日零时至9时30分,吊桥浮桥端面(出省前)平均浓度为0.986mg/L,最高1.704mg/L,最低0.697mg/L。到1月4日21点,平均浓度降至0.79mg/L。
据了解,为掌握黄河水质,环境保护部门1月3日在黄河干流渭河入黄交汇处上游1公里采集黄河水样,作为参考,油类浓度为0.08mg/L。同期,潼关吊桥油类为0.587mg/L,黄河风陵渡桥油类为0.14mg/L。
李孝廉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应急处置工作,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减,力度不减,继续加强水质监测监控,对含油土壤和吸附物进行妥善处置,确保不产生二次污染。”
我们期待着,这场在新的一年不期而至的泄油事件能尽快控制,浮油不会对黄河水质造成污染。
截至记者发稿,潼关监测断面最新检测数据显示,石油类浓度为0.05毫克/升,未超过1毫克/升的国家标准。因中石油管道泄漏造成的渭河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黄河干流进入河南境内水质已逐渐恢复正常。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各方的全力抢救下,正在遇险的新年里安然渡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