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能源如何转化产业优势?
在开发过程中,不是富财政,穷百姓,而应该是推动当地农民的富裕
画外音:
陕西省也是一个能源大省,煤、油、气、盐的产量都十分丰富。从目前勘探的情况看,1700亿吨煤炭储量排在全国第三位,石油等能源产品储量居国内前列。陕西已经成为我国唯一经国家批准的能源化工基地。如何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又如何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陕西省的做法值得借鉴。
袁纯清:陕北地区是中国的科威特。我个人认为,这个地方在世界上一个区间面积内,能源如此之丰富、如此之密集是仅有的。因为有的有油不见得有气,有的有气不见得有煤,有的有煤、有油、有气不见得有盐,这四者兼而有之本身就成为我们循环经济一个天然配置的产业链。
记者:我们也了解到,陕西这些年一直在致力于能源的转化,使它能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块工作开展是个什么情况?
袁纯清:我们在发展同时如何把握?我们提出来三个“一体化”。
一个“一体化”,是能源到化工加大转化力度。你转化越深刻,浪费越小,比较效应就越高,破坏就越小,是一个资源化再转化的过程。第二个是要城乡一体化。在开发过程中,不是富财政,穷百姓,而应该是推动当地农民的富裕,应该是共享的。第三个就是开发必须和环境保护要一体化。过去以为:你开发一块肯定破坏一块,这是不对的。我们现在叫开发一块,绿化一片,保护一片。是什么意思呢?这一平方公里,我们可能要做一个大的项目,那么同时,我们批两个平方公里,你得给我绿化。这不是说一味地去挖窟窿,一味地去掏票子,同时必须是这个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是节约发展的,是清洁发展的,是富民发展的。
未来十年陕西怎么走?
在发展的基础上要遵循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和生态化的发展理念
画外音:
西部大开发使陕西省三大区域竞相发展。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陕北正在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能源化工基地迈进,陕南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现代中药、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水电和优势矿产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年收入分别从10年前的4654元、1456元提高到12858元、3136元。
说到未来10年,省长袁纯清又提出了在发展的基础上要遵循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和生态化的发展理念。
袁纯清:我认为,现在经济全球化,我们都应该遵循国际化的理念,这实际上是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你的发展要和整个国际的大趋势,包括国际现在通行的经济规则和标准要联系起来,你不联系起来,你就会把自己自我封闭,你就会被淘汰。
讲到市场化,我们现在整个建设过程,应该还是一个推进社会主义市场化的过程。
第三个是人文化,人文化是陕西最大的特点、优势和底蕴,这是我们的底色,是金字招牌。
第四个是生态化,这是我们的一种追求,对陕西更具有特殊意义。陕西是一个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所以生态化应该成为我们科学发展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报记者刘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