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中国房价比次贷危机前的美国还难以承受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新闻晨报  2010-02-26 11:4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作者:薛涌

  众所周知,这次经济危机以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崩解为起因。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经济要走出衰退,还要靠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美国房地产市场在本世纪初的前六年狂涨,到了一般老百姓买不起房的地步,最终导致了供需失衡、房价大跌,并引发了追逐泡沫房价的次贷的崩解和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如今华尔街大致稳定下来,那么房价又如何呢?

  2008年第二季度,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爆发,房价已在急剧下跌之中。那时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上,只有55%的房子是在一般老百姓承受程度以内的。但是,到了2009年,70%以上的房子,老百姓可以承受。

  承受能力怎么衡量?那就是每月所支付的房贷等费用不超过工资单(即税后收入)的28%。美国目前的中等家庭收入是六万四千美元。税收的收入,每月大致四千多美元。每月花在房子上的钱,按28%的标准,应该是在一千一百美元左右。

  当然,房价的地方差异依然非常惊人。CNN不久前列出最可承受和最不可承受房价的地区排名。最可承受的前五名全集中于中部。排第一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市,中等房价才十万出头,中等收入则达六万八,房价收入比为1.5上下。也就是说,一年半的税前收入就可以买栋房。市场上销售的住房有95%以上可以为中等收入者所承受。再看房价最不可承受的城市,排第一的是纽约,中等房价四十二万五千,中等收入不到六万五,房价收入比为6.5,市场上销售的住房仅有不到20%为可承受型。排名第二的旧金山,中等房价六十二万五,中等收入不到九万七,房价收入比为6.4以上,市场上销售的房子仅有22%在可承受范围。

  应该说,美国住房可承受的标准定得是比较严格的。如果放松这个标准,比如把用一半的收入支付房贷定为可承受,那么即使在纽约、旧金山,大部分房子也就买得起了。可以说,目前美国的房地产已大致趋于健康。日后房价可能进入缓涨阶段,这是经济恢复的重要基础。

  经过美国房市的这一历史戏剧,再看看中国的房市和经济,则不免让人警觉。中国固然带头走出了世界经济衰退,但是,中国的房市有多大比例属于可承受的呢?固然,中国人多地少、资源紧张,人们不得不拿出收入中更大的份额支付住房费用,所谓“可承受”的标准,不应该依照美国“税后收入的28%”这一比例。世界银行提出发达国家正常的房价收入比一般在1.8-5.5之间,而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则在3-6之间。以这个考虑到发达程度的尺度来衡量,2008年中国平均房价收入比约为7.3,大城市中房价收入比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深圳(16)、北京(14.2)、杭州(12.4),远超出合理水平。再对比一下纽约、旧金山这种美国房价最不可承受的城市,房价收入比也不过6.5左右,甚至低于中国的平均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房价,比次贷危机前的美国还更难以承受。这种房价不仅威胁民生,也威胁着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编辑:李斌 来源:新闻晨报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09年70大中城市房价涨1.5% 质疑:小数点标错了吧   10-02-26 06:55
·西安住宅均价升至5472元/平 现“量跌价涨”态势   10-02-25 10:22
·今年西安房市最具投资价值 刚性需求是购房主力   10-02-25 07:31
·记者调查:西安房价不断攀升 工薪阶层望房兴叹   10-02-24 08:53
·国家统计局:2010年房价将上涨但涨幅可能回落   10-02-23 14:38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