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足球该咋“踢”?
藏富于民
财经专家郎咸平关于重建中国足球的经济思考
不久前,华商报记者曾就中国足球扫赌打黑问计于我国著名的财经专家郎咸平。
郎咸平说,根治假赌黑就是要实现藏富于民。这个“民”就是投资人。他的观点就是足协的角色要重新定位,足协不能垄断联赛商业资源,否则,肯定出现与民(投资人)争利的现状。
怎样实现藏富于民?郎咸平用一句话概括:“治理好环境,其他就不用管了。”郎咸平以2009年中国经济为例,他说:“2009年,我国为了保障经济增速,向市场投放了11万亿的信贷,政府的本意是希望这些贷款进入实体经济,创造财富,扩大就业。但这笔信贷的大部分资金都流向了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造成房价剧升,股市大涨。老板们为何不把这笔钱投向实体经济呢?因为实体经济的环境不好,不赚钱,而房地产和股票挣钱快。”
郎咸平关于环境治理的观点同样适用于开始重建的中国足球。这场足坛扫赌打黑风暴让不少投资人看到了希望。不仅中超赞助商表达了继续合作的愿望,一些俱乐部新赛季的招商引资工作在政府的支持下竟然比从前还要顺利,因打假球降级的广药俱乐部,降级并易帜后得到了超过亿元的赞助,其中就包括中国房地产首富,不久前在香港上市的恒大集团老板许家印。返回中超的浙江绿城俱乐部也加大了对球队的投入。这一景象很像上世纪90年代中期职业化的初始阶段,全国大兴足球热。此时,郎咸平提出的环境治理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如果联赛的环境不能让投资人赚钱,如果还是存在足协与民争利的局面,如果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准还是十分低劣,刚刚看到的中兴迹象很快就会消失。

制度变革
媒体人李承鹏关于重建中国足球的改制思考
正在召开的两会,足坛的扫赌打黑也是个热点话题,一些政协委员提出了足球立法,以及实行彻底的职业化等观点。其实,这些话题并不新鲜。足球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中国体育的体制问题。足球的体制之弊在其他行业中也存在,只不过足球暴露的矛盾最突出罢了。换句话说,中国足球的重建,涉及的不是足协以及足球圈内部的问题,而是中国体育的制度变革。
著名媒体人,曾在扫赌打黑过程中与人合著《中国足球内幕》而站在风口浪尖的李承鹏也看到了这一点。
“我建议体育总局今后可以一分为二。一个是奥运金牌战略局,另一个是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局。两套班子,两套人马,两套功能,彻底分开。”李承鹏的语气并没有任何调侃的意味,他说,奥运金牌对时下的中国还很重要,我们必须正视它。但另一个问题是奥运金牌大国并不意味着体育强国,在全民健身方面,无论是重视程度还是硬件设施的投入,我们还差得很远。而我们奥运金牌战略是依托举国制实现的,举国制的资金投入来源于财政。财政来源于老百姓的税收。“作为纳税人,老百姓既要看到夺金牌,更要看到我们生活的小区有更多健身的运动场。”李承鹏进一步说,只有整个体育体制改变了,足协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
说到职业联赛,李承鹏认同郎咸平藏富于民的看法,他还认为除了藏富于民,还要实现藏权于民,也就是说中国足球联赛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职业大联盟。职业大联盟的实质不是体育机构,而是产业机构,西甲和英超为何好,就是人家产业化程度高,联赛越富裕就越会诞生超级巨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