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说
奥数热选不出数学人才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曾获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茨奖的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就多次在不同场合呼吁取消高校免试保送奥数金牌选手。直到现在,他仍然止不住对“疯狂奥数”的担心。他指出,有一项统计,自1986年我国正式参加国际奥数竞赛以来,共有101名选手获得金牌,近年更连续6届获得团体冠军,但迄今为止这些金牌选手当中,没有一个人获得过菲尔茨奖。“奥数热”并没有为中国选拔出真正的数学人才。据《国际先驱导报》
以往调查
过半家长学生认为奥数弊大于利
中国社会调查所2009年6月份对北京、上海等城市1000名公众进行的奥数电话调查显示:被访者中有学龄子女的占63%,而其学龄子女参加过奥数培训的为68%。过半的学生及家长认为目前进行的奥数培训弊大于利,他们不赞成奥数竞赛与升学考试挂钩,但迫于多种原因,家长们仍继续着对孩子们的奥数培训。
问及“出于何种原因让孩子参加奥数培训”时,57%的被访者是为了让孩子获得进入名校的机会,48%的被访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4%的学生是“自己愿意上奥数班”的。中新
各地举措
成都五条禁令封杀奥数
2009年10月25日,成都市教育局颁布五条禁令,对疯狂奥数痛施重拳,被誉为“打响了禁奥的第一枪。”
五条禁令即:禁止奥数比赛,禁止入学前奥数测试,禁止将奥数成绩与入学挂钩,禁止公共教育资源流向奥数,禁止在职教师办奥数班。
在奥数也疯狂的成都,号称有10万中小学生在学奥数。禁奥令发布半年来,到底成效如何?记者翻查,2009年11月以来,成都主流媒体的报道,没有发现教育局查处奥数班的通报。
成都市一位小学教师说,禁奥令有反对声音。特别是很多带班的教师,均开始谨慎观望。不过,一些培训班改头换面后仍在暗地偷办,只不过没有原来的明目张胆。《成都商报》资深教育记者这样评价“五条禁令”:五条禁令看上去很美,执行起来很难。成败要看教育局的决心,查处的力度有多大?如果封杀,奥数班改头换面卷土重来怎么办?取消了奥数,名校有没有更好的招生办法?如果因禁奥关闭培训机构,成都的高考升学率下滑,谁来承担责任?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禁令仍将是“新瓶装旧酒“。
2009年年底,时任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曾力推禁奥的娄进被调离,转任成都市医院管理局局长。
有教育界人士说,禁奥、消除择校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步到位,但至少成都已起步,相比并未下决心解决问题的城市,对成都禁奥应该多一点宽容。本报记者孙洪伟
重庆明年全面取消奥赛加分
重庆市教委宣布,从2009年起,重庆市将逐渐全面取消各类学科奥赛的升学加分。小学、初中升学早已不加分,现在对高中生奥赛获奖者的高考加分政策也将被取消,2009年市级学科奥赛的获奖者只在报考本地院校时才加分,从2011年起将取消一切市级奥赛获奖者的加分。
北京全市禁止奥数挂钩升学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近日明确表态,北京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校外培训与升学挂钩。这意味着包括奥数在内的一切校外培训、各种竞赛的成绩、奖励、证书都不能作为入学依据。
广州寒假禁办奥数班奥英班
广州市教育局在今年寒假前,《关于做好学期结束工作和寒假工作的通知》中,严禁中小学在寒假期间举办各种奥数班、奥英班。
综合《广州日报》、《新京报》等
海外奥数
日本仅6%小学生学奥数
相比国内暑期里热火朝天的“奥数班”,国外的奥数显得颇为“冷清”。
日本的奥数教育也相对发达,可目前,日本有6%左右的中小学生有过学习奥数的经历,或者正在学习奥数。但与国内的奥数相比,日本奥数属于孩子课后的兴趣班。
另外,日本的教育资源相对充沛,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几乎可以说不存在大的升学压力。并不需要通过其他的“附加条件”来取舍学生。
美国学奥数靠兴趣
在美国,与奥数真正有关的组织“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设在纽约州的一个小镇,其网站从2000年5月开办,都快10年了,但到目前为止,其点击率还不过80万。总的来说,美国中小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不多,但一旦感兴趣的人,则会非常投入。当然一个奥数得奖的学生,申请大学的时候也会有优势。但美国大学入学是自主招生,录取的时候看平时成绩、个人陈述、老师推荐等多方面材料和个人多方面表现。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