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儿子分家后分开赡养父母 老伴老来难做伴(图)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10-15 04:38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父母的心声 猫老不逼鼠我们只有偷偷地哭

  花椒沟村今年59岁的刘阿姨和老伴已经分居11年了。说起被儿子以分家的名义分居的事,她失声痛哭起来。“命苦呀,人家说分,咱就得分,猫老不逼鼠了,由不得人。”

  两个儿子的家相距50来米,老两口却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刘阿姨泪水止不住地流:“11年了,我们隔生了,还不如邻居。”

  一旁的村干部说,不久前,老两口趁家中无人相聚了一会,儿媳发现后打了刘阿姨,认为老人在她家聚会让她丢了脸。

  太白村今年70岁的汪大爷与老伴分居六七年了,他由大儿子养,老伴由二儿子养。因为两个儿子关系一般,老两口一个住在上屋,一个住在下屋,平时基本没有往来。

  “我们也是只有外人来了,才敢到对方的屋里走走,借此说个干话。”汪大爷叹了口气。

  他老伴见有记者和法庭的人在,借机走进来。“我很想有说有笑,羡慕人家和和睦睦……”说着,转过身去,不停擦着泪水。

  为了解决老两口分居的问题,法庭庭长彭家让叫来了汪家老大和老二。“只要他们愿意,住在一起很好,当儿子的不反对。”老大和老二都这样说。不过汪老大提醒说:“只是希望爸妈要‘各司其职’,看好两个家。”儿子话音一落,汪大爷的老伴马上坐到了炕上。屋子里顿时有了笑声。

  儿子的坦言 坚决不愿意自己老了被分居

  汪大爷的大儿子,上过初中,在村里算知识分子,对于父母因为分家而分居,他认为不是他们造成的,而是父母间的事。

  他说自己成家早,20年前就单独生活。父母和弟弟一直生活在一起,2005年,在村干部和舅舅见证下分的家。按照分家“活养死葬”原则,他赡养父亲,老二赡养母亲。“母亲还能帮老二干些活,父亲啥活也不帮我干。”汪老大说。但一次父亲帮助老二家干活,被他发现了。

  汪老大说他是个直人,问老二:“父亲帮你干活,生病了是你给看病,还是我给看病?”

  汪大爷认为,他自己独立生活,谁也不靠谁,想干啥就干啥,就干脆不和老伴往来,免得儿子有啥说法。

  面对老两口的分居,汪老大、汪老二都说,其实还是希望父母能够住在一块,老两口相互有个照应,他们才有时间出去打工。

  的确,像汪氏兄弟这样,看到把老人分开居住有弊端的,也不在少数,但大多数都怕父母偏向了一方,怕自己吃亏。面对自己老了是否愿意被儿子分居生活的问题,汪老大直言:“我坚决不愿意。”彭家让说:“不太可能,除非你自己现在做出表率来。”

  汪老大尴尬地笑了笑。

  留给社会的思考 步入老年化赡养机制急需变革

  “在农村,尤其偏僻山村,这种将老两口分开赡养直接导致老人分居的现象的确存在,这是个道德问题。”10月13日上午,商洛市老龄委办公室维权科科长林金民说。

  截至2009年底,商洛市有60岁以上的老人30.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76%,已经步入老龄化阶段,其中农村老人占24.8万人。被儿子分家“离婚”分居的老人,占3%左右。

  林金民认为,这是社会发展、道德下滑而产生的现象,与一个人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有关。而据记者调查,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经济因素造成的。

  农村有句俗话,“树大分杈,儿大分家”。有些弟兄在分家过程中,往往因经济和财产分配不均发生矛盾,并把矛盾根源归结在父母身上,认为父母有意偏爱一方,因此在生活中赌气设置障碍,不让父母往来。

  农村的养老机制不健全,还在依靠传统的模式。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人分户赡养引起的分居现象,还是要靠尽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老年人才可以不再看儿女眼色行事,才能自由自在地享受晚年生活。本报记者李杰

  相关链接 我省蹝新农保蹞试点680万农民得实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称为“新农保”。“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有三个筹资渠道,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

  去年12月起,我省45个县(市、区)正式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全省将有680万农民摆脱没有养老保险的历史。109万60岁及以上的农民将享受每月最低55元的基础养老金。我省将力争三年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政策覆盖。

编辑:张婷
转发至微博: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