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产业基础,事先缺乏周详的论证,也不符合国家相应的产业政策,2008年的9月17日,拟投资18亿元的宁夏新大地汽车项目正式开工投产,10月,该项目由于企业资金出现困难而停工。一个庞大的汽车项目仓促上马,迅速落马,招商引资招来了麻烦,引来了债,今天究竟谁又该为这个教训埋单?(10月14日央视《焦点访谈》)
如今新大地的厂区早已荒废,公司办事处也人去楼空。仓促上马,匆匆落马的“大项目”,近千亩闲置的土地,徘徊在工厂门前讨要建厂工钱的工人,辉煌一时的汽车梦现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场噩梦。
即便如此,在银川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个别官员的眼中,依然觉得他们并不是一无所获。“这个项目你说终止了,从效果上看,应该说失败了,没有成功不能说失败。那么我们在做这个,从操作这个项目过程中,我们对国家的产业政策,对我们国家的市场,汽车生产的格局,对我们周边的市场,都做了深入的了解,应该说对我们下一步的产业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
听见没有,没有成功不能说成失败!败得如此一塌糊涂还不叫失败?如果地是自家的,钱是自己的,早就急了,连死的心都有了,还会在此振振有词?招商引资成功了,就是政绩,又是战略眼光,又是思想解放,高帽子一个个迎头而来;引进的项目失败了,就说成交学费,什么摸着石头过河,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之类的辩词听得耳朵都起老茧了。我就搞不明白了,像宁夏新大地汽车这类号称投资十几亿的大项目,当地政府怎么就敢在没有经过周详论证,没有获得相关部门审批的情况下仓促上马呢?更不可思议的是,当年隆重的汽车下线典礼竟是“导演”出来的,所谓的“下线汽车”是从外面开进来的,这哪里像是一个汽车下线典礼,倒像是一场生旦净末丑汇聚,插科打诨的京戏现场。
由此可见,当初围绕在汽车“大项目”周围的一干人心态有多焦虑,要地给地,没政策想对策,此地天高云淡,地多人贫,好不容易逮住了一个“财神爷”,大笔一挥,一路绿灯,哪里还管什么国家政策,哪里还顾得上什么黎民百姓。打着招商引资的大旗,一些地方官员变得脑袋发烧,四肢乱颤,什么高污染、低附加值,什么论证、调研,只要按时交上“保护费”,只要能为自己“更进一步”增加筹码,保你成为“明星企业”“名牌产品”。地是国家,便宜卖了也好,闲置也罢,于己何干?水是百姓喝得,臭了、脏了,于己何关?
搞好了就是政绩,搞砸了就是交学费,天下怎会有这么便宜的好事?为官者上为国家分忧,下为百姓担当,挥笔之前还望慎之,慎之!
[作者: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