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未来,韩磊很迷茫 记者 李晖 摄
找不到工作时挨饿睡马路,口袋剩下两天生活费也不愿回家,一名80后农民工说:“害怕回到农村,过着和父辈一样的生活”
2月16日上午,西安市丈八路人力资源市场内,像韩磊一样的年轻农民工面孔并不多见。市场内绝大多数务工人员年纪在40岁左右,在等待雇主的间隙,或三五成群聚堆聊天,或围在火炉边抽烟。
韩磊显得与他们格格不入,一个人在市场内走来走去,很少与人攀谈。看到有雇主来,他也会快步上前,只是没有别人那么迫不及待。
离家打工两年多带回3千元
24岁的韩磊来自泾阳县农村,身高1.7米。2005年7月,18岁的他从咸阳一所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苏一家机械厂当工人。“我们要做的是电动自行车的配件生产,可我们在学校根本没学过这些,所以没人能干得了。”
呆了两天,韩磊就离开了机械厂。几天后,他和同学搭车到了广东惠州。在街上游荡几天后,他们看到一家工厂门前贴了张招聘广告。韩磊和同学便决定在这家工厂打工。“包住不包吃,每月工资700元。我们在那里干了半年,老板从未给涨工资。因为工资太低,就辞职不干了。”
随后,韩磊独自来到深圳,给一家中介机构交了500元服务费,得到一份鞋厂的工作。“底薪850元,加班工资奖金另算,最多的一个月我拿了1500元,但那个月我几乎天天都在加班。”几个月后,韩磊又一次选择了离开。
他返回苏州,找了份在轮胎厂的工作,一直干到2007年底。2008年春节,离家两年多后,韩磊第一次回家,他交给父母三千元钱,这几乎是他所有的积蓄。
找不到工作曾睡马路挨饿
2008年回家后,父母坚决不同意他再外出打工,他们给韩磊介绍了对象,希望他早日成家。但父母的苦口婆心并没有将韩磊挽留下来。决定离开家的那天晚上,韩磊当着父母的面哭了,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
离家后,韩磊和朋友去黄陵一建筑工地,干打桩的活。工地管吃住,每月1800元。三个月后工程结束,他再次失业。随后,他又返回广东、江苏一带,先后在二十几个工厂做过工。“换工作的原因很多,工资低、工作时间长、拖欠工资是主要原因。找不到工作时睡过马路,挨过饿。找到工期紧的工作,也曾几天几夜不眠不休。”韩磊说。
2008年离家到现在,又过去了三年。在此期间,韩磊唯一一次回家,是因为妹妹要出嫁,父母借机再次劝说韩磊不要再外出打工。父亲甚至发怒,说他“只知道在外面混,钱没挣多少,家里事也不管”。韩磊无言以对,却还是执拗地拒绝了父母的要求。
相关新闻:
人社局:西安每年90多万人求职20多万人难找工作
农民工找工作要求高工资和社保 招聘方急现场提薪
业内人士:西安用工荒是表象 新生代农民工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