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农民工的工资要价是每月1500元,而众多用工方只出1200元,他们仍然在等待。  文艺路附近的体育馆路上,劳务人员的求职小广告摆了一大片。
东部和中西部“争夺”农民工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3500元月工资招不到烤肉工”等报道频频出现,似乎佐证着西安暂时性用工短缺。这些行业难招人的真正原因究竟何在?业内人士给出的结论是:西安劳动力市场总体趋势还是供大于求,所谓“用工荒”并非真正的用工荒。
李春在西郊经营一家小餐馆,打算元宵节后营业。“奇了怪了,收银员洗碗工比大厨都难招。”
记者跟随李春来到文艺路劳务市场,找工作的年轻人不多,问几名中年妇女愿不愿意当洗碗工,来自蓝田的王姓妇女推说自己腰不行,干不了。另一位刘姓妇女说:“洗碗工待遇可以,就是太累了,一坐就是一天!”两个小时跑下来,李春很是头疼:“收银员的工资从600元到800元,年年在涨,今年干脆1000元还招不到。”一位武姓餐馆老板使用了“找托”的绝招——雇几个人争抢当服务员。虽然暂时招到人,但自感“也不牢靠,工资一月一结,招的人不一定能留得住”。
如此“用工荒”让许多人始料不及,但这样的情形只是表象。
季节性用工短缺年年如是
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处处长王晓杰告诉记者,每年这个阶段都会出现用工短缺,很多农民工习惯元宵节后进城打工。碑林区人力资源市场骆妙副主任说,一些上升空间不大的工作,如服务员、保安,并不是现阶段难招人,全年都难,只是现阶段需求量大,显得比较突出。
刘丽英,渭南人,今年20岁,高中毕业一年,曾在西安某餐馆当过服务员,每月800元包吃住。她表示这个待遇尚能接受,但服务员“学不到东西”,由于对将来的发展没有信心,干了3个月就辞职了。在骆妙看来,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为初高中毕业,在外打工的目的并不只是赚钱,更注重职业发展空间,而服务员等行业又大多需要年轻人,供求矛盾突出。
长期研究农民工问题的中国社科院专家张翼分析道:结构性人口红利的增量在萎缩。比如说农民工原来在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小学毕业生为主,到90年代主要开始初中毕业生为主,到了新世纪的这十年,是高中阶段以上的,受过职业教育的这部分农民工数量增长得非常快。全国人大代表张全如认为包食宿、加班带来的有限工资已经很难吸引这部分新兴农民工。“现在是谁的企业待遇好,工资高,环境好,才能抢到人。”
王晓杰很认同这个说法,帮助农民工就业的春风行动已经举办了好几年,每年解决的问题都有不同。工作重点变化很快,从最初的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工作,到如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专门培训,“鼓励年轻人走出去,学技术见世面”。新生代农民工在接受培训后,会以团体工作的方式到外地就业,陕西籍新生代农民工们在青岛、上海等地的大企业都有就业,反馈信息显示:效果还不错。
王晓杰的结论是:西安劳动力市场总体趋势还是供大于求,所谓“用工荒”并非真正的用工荒。
工资、签约方式成矛盾焦点
对于今年的暂时性用工短缺,新城区人力资源市场郭主任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民工来说则大大增加了生活的成本或降低了生活的质量。二是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农业收入增加。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农民务农的积极性,这对农民工回乡务农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另外一方面,农产品价格的提升,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这就构成农民工回乡的主动和被动的双重原因。
来自户县的农民工刘英觉得工资低是招人难的主要原因,她指着劳务市场一排排的求职者对招工的老板说:“这一街道的人还没你要的?就是不愿意出高工资,物价上涨这么快,一盒火柴都不是一毛钱能买的了。”川菜厨师王平非常认同:“大家都想挣得多点,但是老板们不愿意给高工资,双方就都不愿意。”
招工的也感慨工资高。酒店老板王先生表示:“目前招洗碗工,待遇是一月1000元管吃住,可工人要1300元,按这个涨法,俺这生意就做不成了。”
签约也是个争议点,西安周边的农民工普遍希望打短工,一月一结,盼着随物价上涨工资也可以水涨船高,但用工方更倾向一年一结来保证人员较为固定,在餐馆老板王先生看来,问题不仅在于工资高低:西安周边干短工的农民工,流动性很大,不踏实干,用得不放心。
从事装修行业近6年的李师傅正在杨家村附近的劳务市场找工作,他认为西安应该不存在民工荒,主要是南方一些企业多的地方还有重庆、成都等用人多的企业存在这现象,西安各工种的人都很充足。市场上都有市场价,但今年就该适当涨一些。“不说别的,我的房租今年就涨了一百块,简直受不了。”
经过政府多年的引导,目前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维权意识显著增强,受访的农民工80%都希望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针对签约诉求不同导致难就业的情况,业内专家建议打工者完全可以和用工单位将“如物价上涨到什么程度则增加工资”的条款写进合同,依法合理的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