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建议天才或有能力的农村孩子读大学
问:但一定会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坚持送孩子去读大学,您怎么看这种坚持?
王平:现在咱们的大学生老用电脑,几个中国字都画不好。我一看到那个字我头就疼。基本的中国汉字格式骨架都没有。所以我觉得还不如老老实实给农村孩子讲,你们不要上当,千万不要拿这么多钱读大学。
当然如果你们是天才或者是确实能读书,能走到一个很高的位置,那就去读。
农村资源宽松机会更多
问:您觉得国家应该有怎样的引导?
王平:这就是一个国家引导问题,责任不在他们。我认为十二五计划里我们不能再讲GDP,不能再讲工业化城市、不能再鼓吹甚至加大工业化投资。因为拉大城乡差别会让农村孩子更觉得没有希望,墨西哥就是因为吸纳农民工去城市,所以郊区变成生活悲惨的贫民窟,这就是鼓励工业化城市的后果。中国有13亿人口,要想靠工业化城市解决8亿农民的希望和幸福,把他们全变成城市人根本不现实,也不可能。
在农村,我看见的是大好河山、是土地和宽松的资源,能让我们不要像蚁族一样挤在一个地方,而是到一个人口相对来说更松散的土地,我们能活得更好。
我认为国家要帮他们找到一个理想和发展的方式,不要把他们诱惑到城里来,走上这条独木桥。没有两代的牺牲,他不会成为真正的城市人。比如我还建议国家把老龄化社会转移到农村。
建议老人回农村养老带动经济发展
问:您能否具体说说,如何把老龄化社会转移到农村?
王平:为什么不能在农村建“幸福农庄”?国家拿钱加强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养老设施等,让城市老人到农村去养老,他们可以带动农村发展,带去知识;子女会参与农村建设。另一方面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也可以不用离家。让农村孩子有自豪感,有主人翁精神。回过头来,他们可以通过进修学习,更好地服务农村。
未来三十年,农村最有希望。你们看到的是农村贫穷、基础设施薄弱;我看到的是农村巨大潜力:未污染的土地、新鲜的空气……
十二五规划,依然是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已经走了30年,西方犯过的错我们都犯过。想把中国十三亿人全部放在城市,方向错了,再大的城市也解决不了。
城市养老是把老人关在封闭环境里,没有交流,孤苦伶仃。如果把他放到农村,老人会在田埂菜地,去收收菜,拔拔草,看见这个菜花开了,把这个菜拿回来洗一洗,然后我们今天中午吃什么,大家下下棋啊,互相支持。“幸福农庄”就是真正的幸福。
此外农村孩子可以当庄主、建网络,进入现代社会交流中心,不光是与中国城市交流,跟世界网络上的老年人也会有接合,你想未来是多大的财富?甚至当记者的也会心想:我宁可放掉这个记者三年也要去试试,也许自豪感会超过我做其他的。
农民一定要在土地上才叫农民
问:您怎么看农村城镇化?
王平:我坚决反对。一旦把农民赶上楼房,就没有了他生存的土地,农民一定要在生存的土地上才叫农民,上了楼就不叫农民了。我认为这个策略会害掉很多农民。祖祖辈辈是农民种庄稼其实没什么坏处,是我们自己的教育制度造成农民边缘化,造成了人分三六九等;农民没有错,农民跟我们城市是平等。歧视是不合理的。
问:您以后会回农村吗?
王平:我爸妈75岁以前跟我在北京生活。他们不愿意留在北京,觉得城市太冷淡,没有亲切感,吃的也不好,空气污染严重,就回到了贵州老家。怎么求他们都不愿意到北京来。
你看现在动不动就谈“农民工”问题,花了这么多精力,将来还得解决。还不如国家拿出这个条件,把农村建成他们的希望和基地。要用战略观念引导他们,这样城市不会越来越繁重,反过来农村也会越来越兴旺。这个时候城市问题就解决了,人口就不会多了,路就够用,车也不会堵了。
责任编辑:NN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