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外出勤工俭学,晶晶很少逛街,在武汉读书生活6年,她甚至还不知道武昌的徐东大街、销品茂在哪里。虽然一身的衣服价值还不到300元,但博士生晶晶的穿着显得得体、大方,在她脸上灿烂的笑容里,无人看得出她曾经的身世背景。
为了给父亲减轻负担,晶晶上大学后申请了助学贷款,当过家教、卖过报纸和字典,还当过两年多的“摆车工”每天中午和晚饭后,负责把3个宿舍楼前的几百辆自行车摆放整齐,每月可赚120元,再加上每年获得的奖学金,上大学后,她基本上不用再伸手向父亲要生活费了。
女儿的心愿
找到工作侍奉老父
女儿到武汉上大学后,老肖的生活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
其实,在妻子去世几年后,老肖曾经考虑过再找一个老伴,一是为给自己找个伴,二是想找个人照顾女儿。“她怕自己走了后我没衣服穿,硬是在病床上抢着把这两件毛衣毛裤给织起来了。”说起亡妻,老肖哽咽了。可在养母去世的几年内,晶晶一直没法在情感上接受继母,老肖顾忌到女儿的感受,也便没有再找。
如今,除了扛煤气坛和吃饭,老肖生活中惟一的一点娱乐,便是每晚看一会新闻,一台21吋的老彩电,只能收到当地的一个地方台。上大学后,懂事的晶晶担心养父的身体,反复劝父亲再找个老伴,老肖却不愿意了。“女儿都这么大了,我也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何必再找人跟着我受苦?”
为了看女儿一眼,老肖曾来华农找过女儿两次,一个人坐火车从孝感赶到武昌,再从武昌坐公汽赶到华农,路上花两三个小时,到了学校,塞给女儿几百块钱,说会话,便又扭头往家里赶,每次父女俩见面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不能影响她的学习。”老肖固执地认为。
每次给父亲打电话,肖晶晶都要跑到学校里的公用电话亭打,这样每次都能省下近一元钱,而她自己的手机话费,每月仅30元左右。现在,晶晶最大的心愿就是养父身体健康,自己博士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好好奉养养父。上次回家时,晶晶带回了内蒙古籍男朋友,但她告诉老肖,毕业后要让男朋友留在湖北,因为她要照顾爸爸。(记者王进良 谈海亮 实习生杨莎 记者魏铼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