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转变——
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未来五年,碑林区将强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稳定提升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加快发展会展业。以陕西省体育场为基地,着力培育有实力的品牌展览公司,举办糖酒会、餐饮博览会、图书展、医药展、广告节等一批规模大、层次高、影响广的会展活动,构建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会展中心。
加快发展金融业。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的银行、证券、保险机构落户碑林。不断增加金融市场主体,完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体系,建立会计、审计、担保、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五宜”碑林新的优势。
加快楼宇开发与承租。加快形成以南大街-长安路、和平路-雁塔路两条主干线向东西辐射,以东关南街为中心逐渐聚集的“两线一面”商务楼宇群态势。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集团入驻,着力吸引一批法律、会计、广告中介、服务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企业群,积极引导培育“亿元商务楼宇”。
引导产业合理布局
提升打造“八大功能区”,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提升商贸服务区。东到和平路,西到南大街,南到环城南路,北到东大街,整片以金融、专卖精品、大中型餐饮娱乐等为支撑业态的商贸服务区。
提升旅游休闲区。以碑林博物馆为依托,书院门、湘子庙、顺城巷以文房四宝、名人字画、珠宝玉器等特色旅游纪念品为主,德福巷以咖啡、茶艺、酒吧为主,竹笆市以销售世界名品专卖为主,形成集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区域。
提升布艺家饰区。以文艺南路布匹批发市场为辐射,以布匹批发、布艺加工、纺织品的批零销售为主,打造西北地区的布艺集散地。
提升IT产业中心区。以雁塔路、兴庆路为依托,以IT产业为中心,加大旗舰店的引进培育,形成多个有较大影响的旗舰店,使之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强更大,辐射带动周边街区快速发展。
提升宗教旅游观光区。加快长乐坊地区八仙宫周边的改造,以宗教旅游观光为主要业态,设立西安古玩交易中心,以游促商,以商带游,实现互动发展。
打造中央商务区。以长安路和省体育场为依托,以金融保险、文体用品、健身器材、运动服饰、户外运动器具等为主导,打造西安金融保险、文体运动、健美健身中心商务区。
打造东南二环新街区。按照东、南二环交界地区商住、商贸、商务人员结构状况,精心打造包含酒店、办公楼、停车场、购物空间、娱乐空间、公寓等多项商业组合并具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特征的新型商业街区。
打造动漫产业集聚区。借助陕西动漫产业平台,打造国际化动漫产业衍生产品互动、体验的时尚商业街区。树立国际知名的“动漫时尚文化消费聚集区”和“新文化旅游观光街区”。
——惠民生——
最具幸福感的线路图
天蓝、草绿、环境美,宜居、宜业、宜学、宜商,还宜游;上学、看病,到娱乐、平安……这一系列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成为碑林区“十二五”规划聚焦的重点。解读“十二五”规划,碑林区绘制了一条最具幸福感的民生线路图:以人为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十二”五期间,碑林区将不断增强城区功能承载新能力,提升辖区城市管理新水平,大力保护生态环境;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逐步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普及学前三年教育。6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颁标准,90%的普通高中达到省级标准化高中标准;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推进药品“三统一”,落实长乐坊、长安路等2个社区服务中心各2000平方米用房标准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就业率,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设大型养老中心,“十二五”期间,全区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11万人以上,失业保险累计参保4.39万人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累计参保20.7万人以上;构建和谐社区新家园,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社区服务站提升改造任务,广泛开展“一院一图、一户一档”社区精细化管理,不断深化“一网一话一册”便民服务工程的内涵,构建“10分钟便民生活圈”,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强举措——
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公共事务的水平,加强公务员队伍思想、作风、业务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实现施政观念、职能关系、绩效评估方法上的转变,以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根本出发点,形成“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念,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培养为重点,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着力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在全区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
——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紧抓国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机遇,不断提高全区的开发能力、开放能力、对接能力、错位发展能力。继续优化投资环境,用政策规划招商,用规划引导招商,用奖励机制激励招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加强招商引资地区间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优化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兴业环境,着力引进资源消耗少、企业效益好、创税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项目。
——突出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组织实施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在不断提升城区承载力、硬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城区发展的软实力,让广大市民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十二五”时期,安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57个总投资737.62亿元,其中经济类9个,城市建设管理类19个,公共服务类14个,社会事业类15个,以大项目为碑林大发展提速。
新目标铸就新辉煌。“十二五”期间,碑林区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015年达到6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2015年达到6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2015年达到6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到位数年均增长13%,2015年达到9500万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2015年达到43.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翻一番,年均增长15%,2015年达到45280元,让魅力“五宜”新蓝图变成78万人民幸福生活的辉煌现实。(2011年年2月22日《西安日报》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