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 墓是假的,敬重是真的,村民依然相信荆轲和这里有关系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遇见很多村民,一提起村西北刚被发掘的古墓,大家都用“荆轲墓”来代替,然而,科学的发掘及出土文物又证明这个墓并非真的是 “荆轲墓”,这让支家沟的村民多少有些失望。
一个在“荆轲墓”附近平整菜园的老人告诉记者,省上的考古队在他们村住了有半年多,一直在对“荆轲墓”进行发掘,“中间我也去看了,那个墓真是大,别看被盗过几次,可里面还是出了很多东西,都拉了好几车”,他说,从出土的文物来看,确实不像是荆轲的墓,“听人说里面有三个人,一男两女,荆轲咋能有这样的待遇,他可是被砍碎了的”。对于这样的结果,老人说心里肯定有些遗憾,都传了这么多辈了,到现在却证明不是,就像人梦见了很多好事,但醒后才发现那都是不存在的,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
特别遗憾的还是支兴旺老人,他说这个墓在村子旁边存在了上千年却一直没有被夷平,可见“荆轲墓”的说法起了很大作用。因为这里的人对荆轲都很敬重,即使现在证明他不是荆轲的墓,但他相信荆轲和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支兴旺老人说,他小时候从老人那里听到,秦朝时秦始皇是个暴君,不顾及百姓的死活,百姓们都特别恨他,但不敢表现出来。而荆轲却敢在当时那种环境下挺身而出,这种胆量就让其他人佩服,“刺杀失败后,光秦始皇就把他刺得都不成人样了,再加上后来其他武士砍刺杀,荆轲就被剁碎了扔了”,支兴旺老人接着说:“你想,当时那种环境下,咸阳附近的人谁敢去捡荆轲的尸体?就算捡回去了,谁还敢把荆轲埋在天子脚下?只有离咸阳不远不近的蓝田人才适合做这样的事,大家都你一块我一块地把荆轲的尸体捡回去了,有的埋这里,有的埋那里,这样就出现了很多‘荆轲墓’”,对于支家沟村的“荆轲墓”,支兴旺老人说他最初好像听说那个墓是埋荆轲头的墓,但现在看来显然不是,但他坚信他们那里一定与荆轲有关系,或许村子其他某个不起眼的地方就埋着荆轲的一部分尸体,只是老人们传来传去记错了,又或者是为了体现对荆轲的敬重,才把最大的墓说成是荆轲的了。
墓在何处 其他地方的“荆轲墓”还有很多,甚至有很多“衣冠冢”
由于对支家沟村“荆轲墓”的文字记载都出自于蓝田县志,记者便采访了蓝田县志的主编卞寿堂,他解释说,关于支家沟“荆轲墓”的最早文字记载出自于明朝的蓝田县志,它是根据以往当地流传较广并得到大多数人支持的一种说法才汇编进去的,而后期的县志则是沿袭了这一记录,根本没法考证。而现在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并得出结论称“荆轲墓”实为西汉大墓,他们对这一结论也并不怀疑,他说:“这个其实也很明显,荆轲当年可是刺杀秦王,他死了之后谁敢给他那么高规格的丧葬?不敢说用草席卷起来悄悄埋掉,但绝对不会把墓修得那么阔气、豪华,更不会有那么多随葬品。”
蓝田县志的主编卞寿堂也认为,荆轲刺秦失败并被秦始皇肢解后,全国人民都很感念他,很多人自发地去捡荆轲的尸体,或许有的人捡到了,而有的人则只捡到了荆轲的衣服,但他们都将其下葬,这就出现了很多荆轲的“衣冠冢”,“蓝田县有记载的‘荆轲墓’就有两处,除了支家沟村的大墓之外,还有田家炳中学里的一处古墓,而全国其他地方传说的‘荆轲墓’还有很多。”
经过查阅资料,记者发现“荆轲墓”的所在位置确实有多种说法,除了蓝田县的两处外,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吉山镇李胡同村西南不远处一墓地也传为“荆轲墓”,河北省易县城西荆轲山上则有荆轲“衣冠冢”,陕西咸阳也有一处“荆轲墓”。
后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的绝唱,在此之前他还只是个闻名于地方的刺客,而经历了“刺秦王”之后,他却流芳百世。在采访的过程中,蓝田县志办的一位编辑说,荆轲到底葬身何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如何去理解并记住他的壮举,就让他像他说的那样“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留任何痕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