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德政
广东佛山负责土地征收的官员周建忠,就违规征地问题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戴口罩,并称其“有权不上镜”。据悉,佛山容桂街道违规征地近百亩,村委会称有合法批文,然而,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却称,容桂街道征收土地“没有经过审批”。而负责此事的容桂国土城建局土地征收储备股股长周建忠一直回避记者采访。
一个堂堂正正的政府官员,在媒体采访时却要戴上口罩,这活脱脱是一出现代版的掩耳盗铃。从这个官员回避媒体采访事件中,明显可以看出他的心虚。真不知道他有什么没“脸”见人的地方?这么大一起强拆事件,一个小小的股长想必也没有太多的能量来主导。作为众多工作环节中的一个工作人员,他其实没有必要如此惶恐,只要把事件的原委告诉民众就行了。可惜的是,他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他声称自己“有权不上镜”,这里的“有权”最大的可能,指的是“隐私权”,否则官员是没有理由拒绝面对民众。大凡涉及公共利益事件,官员都应该接受公众与媒体的监督,理应向民众透明公权力运作的过程及细节。显然,官员的隐私权是以公共利益为界限的。正是通过限制官员与公共事件紧密关联的那部分权利,才可以满足广大公民的知情权,促进民主参政议政,促进政府合法、廉洁、高效运转。现在你搞的是违规征地,何谈“有权不上镜”?
当然了,作为一个公权力掌握者却不想接受监督,不想直面民众,欲保全所谓的“隐私权”,办法倒是有的。那就是可以辞职不干,因为你不干了,与公共利益无涉了,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上镜”了。只要还在公权力部门一天,就必须接受一天的监督。如果连面对民众的底气都没有,民众要你干吗?官员是民众的“公仆”,民众需要你“上镜”之时,“上镜”就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涉及这么多人的公共事件,回避监督就是在逃避责任。
同时,公开政务信息也是法律对政府部门的一个基本要求。国家相关法令也规定,对那些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事件,政府部门有义务及时、主动、准确地公开信息。政务信息的公开,才能让公众知道政府的行为是否得当,公权力运作是否清白。也只有公共信息公开,才能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当民众有要求,而一些官员却拒绝信息公开,不仅是在损毁政府公信力,也是在自毁形象。
佛山这个官员缺乏直面民众的勇气与诚意,如果不是“做贼心虚”,便是还没有学会、没有习惯直面民众与舆论监督。事实上有不少官员都缺乏直面监督、直面民众的勇气。在工作中,有一些官员明明做错了,却千方百计地遮掩,结果只能是欲盖弥彰;甚至一些并非负面的信息,也不敢向公众透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维根深蒂固。如此种种,都是对自身执政能力信心不足的表现。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政府官员亟须升级执政能力,而首要就是有勇气、有自信直面公共事件以及民众的追问,以开放的姿态面对民众与媒体的监督。这样的官员才能通过自身的威信去构建政府的公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