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起波澜
大学生村官“诉苦”,镇党委书记进行了制止,并提醒不要瞎说。
5月25日,刘维佳再次出现在温庄。
这一次,他带来了山西省水利、农业、林业和扶贫办的诸多官员,要为温庄脱贫致富“把脉”。
温庄村支书霍敬德回忆,刘维佳二次到温庄后,村里按照刘维佳等官员和专家的指导,制定了一个方案,要建设一个养殖园区养羊,规划一个100亩的育苗基地和1000亩的核桃园,村民们还成立了合作社。
这一次在村里吃饭的各级官员50多人。没留下饭钱。
“上一次收下饭钱,我就很后悔。这一次,坚决不能收。”霍敬德说。
“省领导来了,你为什么不报告?”4月26日那天,镇党委书记张鹏曾当着刘维佳的面质问霍敬德。
刘维佳事后写道:“老霍连赔不是。我说,别怪老霍,是我不许他告诉你们的。”
6月23日下午,刘维佳再访温庄。沁县县委书记田志明再次迅速赶到现场,提出要陪同刘维佳一起走访温庄。
“你回去吧,我自己转转,你事情挺多的,忙你的去吧。”刘维佳说。
田志明抬腕看了看表,“都十一点多了,我回去也干不了什么事情。”
刘维佳明确拒绝,田志明再三请求。刘维佳坚持后,田志明离开。
一个多小时后,在村民家里吃午饭时刘维佳问镇党委书记张鹏,“你真的不知道我要来?怎么我一来你就在这里啊?”
张鹏称自己恰好在附近处理事情,是巧遇。村支书霍敬德也自称不知道刘维佳会第三次不打招呼进村。不过他承认,6月22日晚上临时组织村民进行了一次大扫除。
6月23日,参观温庄村委会办公场所时,大学生村官任江辉告诉刘维佳,最近为了修缮村委会办公场所,花了不少钱,村里又新欠了一些工程款。此外,购买了办公用的桌椅,也欠下一些债务。
刘维佳当场感叹,村级债务又增加了。陪同的镇党委书记张鹏随即制止任江辉“诉苦”,提醒他不要“瞎说”。
快速的改变
副省长造访后,村里的灌溉工程修好了,还将修田间路,新的项目则在快速进展中
副省长刘维佳到访后,如今,温庄的“喷灌工程”已修好。霍敬德说:“已经浇过两回地了”。大学生村官任江辉说,修设备花了约一万元,是上级政府帮助解决的费用。
任江辉还介绍,因村里部分田间路只有一两米宽,部分农机不能通行,县发改局还承诺帮助村里修一条2500米的田间路。
6月23日,刘维佳再访温庄,中午,在村民霍俊峰家的院子里,一群官员陪着刘维佳在吃午饭。手擀面,十多个刚煮好的土鸡蛋,土豆丝、葱拌豆腐和凉拌黄瓜。
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突然问山西省农发办主任,“你在农业口工作了30多年,吃过几次这样饭?”
农发办主任答,“吃过2次,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1986年,是在农民家炕头吃的。”
6月23日,刘维佳注意到村里发生了一些变化:沿村道的民房被统一刷成了白色,部分墙面写上了“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收入翻番”的标语。
县乡官员告诉刘维佳,育苗基地已定址。核桃园已经做好规划,等秋季收割后开始种植。养殖园区也初步选好了地方。
在陪同刘维佳查看育苗基地的选址时,霍敬德趁其他人落在后面,小声嘱咐任江辉要副省长的手机号码,“是为了以后有些事更方便向他汇报。”
刘维佳爽快地留下了手机号。
看过养殖园区的选址后,刘维佳建议另外选。“不要占用好地,尽量用山坡地,建设施工成本可能高一点,但保护了耕地。”
现场查看后,养殖园区的建设地址选在了村道边的一片山坡上。闻讯赶到的沁县畜牧局长李儒宇表示,当日下午就派工程队勘查现场。
从刘维佳第一次到访后,温庄村支书霍敬德忙了起来。各级官员到村里的频率,明显比过去高了。
60岁的霍敬德说,这是他第一次面对面见到副省长。当村官十多年,之前他见过的最大的官是前任县委书记。
对话
副省长:下乡住村是作业
刘维佳称干部下乡是很正常的事,下乡日记上交省委
曾狠批地方官员
记者:23日,再到温庄,是来看帮扶的效果吗?
刘维佳:其实,这一次来跟这个没关系。前天下午,我们开了一个山西省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恳谈视频会,会上4个县发言。其中2个好的县讲经验,沁县好几个都是倒数第一,作为贫困县做说明。一个分管副县长参加的,做说明的态度也不端正,被我狠狠批评了。
晚上,县委书记和县长不断打电话要做解释做汇报。我说,不用了,改天到沁县来一趟。23日上午,我想来这里看看,下午去县里跟他们一起想想办法,变后进为先进。
记者:批评得很重?
刘维佳:我说,你们想不想为老百姓干点事?干了5年,每年农民的收入增长只有2%,这叫增长?什么都没干嘛,躺着也能增长啊。为什么我敢狠狠批评,我跟他们关系很好。
就全省来说,沁县其实并不是最穷的,现在是省级贫困县,他们想争取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有些数据有意识压。农民一增收,贫困县的帽子就戴不住了。对数据缩水,现在有个说法叫“打埋伏”:农民收入低才好,低才能保住贫困县的帽子。
这不是微服私访
记者:你的下乡日记写得很精彩,很多人关注。
刘维佳(笑):媒体这么关注这个事情,我不太理解。干部下乡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我不太喜欢有人说我这是微服私访。这不是微服私访,是正常的工作。
记者: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目前这样做的官员很少,所以显得很特别,这可能反映出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
刘维佳:我特别说明一下,我到温庄来,是山西省实施的“干部下乡开展‘六个一’”活动的一部分。沁县,是我联系的贫困县,温庄是我的住村对象。我到温庄住村,是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我的作业,很正常的工作。
日记发表压力很大
记者:为什么外界没怎么听说山西其他省领导住村啊?
刘维佳:其实,山西省的领导都住过村,省委书记在武乡县、省长在榆次,都住过村。
记者:为什么会写下乡日记?
刘维佳:按照“六个一”干部下乡住村的要求,每个住村领导都要写一篇调查报告或者住村日记之类的东西,其他省领导也写了。
我的日记,原文写了7000多字,写好后交给了省委书记。
记者:你的日记怎么会被媒体发表呢?
刘维佳:上个周六,我在开一个会,人民日报驻站的同志给我打电话,我没存他的号,当时没接。后来他给我发短信,说日记他删改后发表了,让我文责自负。
发表后,我压力很大。人民日报那个同志给我打电话,说不要有压力了,山西这些年都是负面新闻,好不容易有个正面。
他还说省委书记看了很高兴,让我别有压力了。我说,那还好,我没干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