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撕掉标签“自由行”
http://news.hsw.cn    来源: 南方都市报  2011-06-27 11:37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盘点明星超级丑陋照
盘点明星超级丑陋照
牛!神奇3D铅笔画
牛!神奇3D铅笔画
·微博加“V”认证已成产业链 网站员工参与兜售
·西安申请限价房条件:家庭总资产净值低于40万元
·地产女老总自曝遭到媒体男威胁上床(图)
·21岁港星窝藏数万张女模裸照 勒索钱财被捕(图)
·女白领溺死13岁双胞胎脑瘫儿 一审被判五年(图)
·内地妙龄女裸死澳门酒店 涉劫杀或另有内情(图)
 

  ◎ 刘阳 资深媒体人

  中国人文的重建要去除急功好利的心态,这不是任何一个人、一群人或一代人所能达成的。要建立现代化的、合乎人道的新中国,需要建设“民主与法治的制度”和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创造的转化”

  6月28日,大陆游客赴台旅游自由行正式启动。据说,两岸的交流互动将迈入一个新的里程碑,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实现了人口的自由移动。

  之前,马英九谈及自由行时曾表示,“这种交流很有意义,未来会发生很大的作用”。具体到是否该为大陆游客提供简体字服务,马英九的班子也给出了答复:为了维护中华文化领航者的角色,所有官方文件和网站都应以繁体字版本为主,让全世界都可以认识汉字之美,台湾商家不必提供简体版,剥夺陆客认识繁体字的机会。

  这些属于附着在台湾自由行上常见的两类标签,其所广告的意义与功效远远超过了产品的实际价值。

  第一类,人所共知,自由行作为个人半自助旅游的一种方式,与人口的自由移动相距甚远。比如,大陆游客在中国充分享有旅行的自由,无须任何财产担保,比去台湾还要自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普遍拥有了自由迁移的权利。当然,自由行的确更自由———比跟团游更容易发生游客擅自脱离、滞留不归的情况。早在2009年8月就发生过河南游客张昆山因遭遇强拆投诉无门,藉观光名义来台,脱团后赴“总统府”“上访”,请求台湾律师帮助打官司的事情。该游客被遣返后现状如何,两岸媒体再无关注。

  第二类广告,虽不至于失实,却措辞浮夸。这个实践最彻底的中华文化,究竟指什么?是指服务业待人和气、街道清洁、没有人乱丢垃圾吗?是指许多珍贵文物因为历史的原因保存在台北故宫里面吗?还是指同为中国人,台湾人各路神仙都拜、信奉无神论的只占1%?

  如果要展现汉字之美,与其要靠产品说明和饭店的菜单,实在不如依靠作家、书法家之类的文化人。海峡两边,数来数去,顶多是自产自销、跨海喊话,有几个人足以让全世界认识汉字之美?

  真要宏扬中华文化还面临着一个不便深究的难题,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从来就不肯轻易放弃对正统地位的辨析和争夺。子云“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别也”,这显然不利于维持“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台湾的老大政党之所以在朝在野都可自处,能够维持现状,不是靠实践传统文化彻底,螺丝壳里做道场,而是勇敢抛弃了传统的痼疾。台湾是大中国的一部分,正如重庆、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可以搞民主政治,重庆可以唱红打黑,香港可以探索一国两制,在大中华的视野里,有制度竞争才能促进文化活力。合而不同,是传统文化里只有表述却从未实现的梦想之一,其真正合一,需要从传统文化所缺乏的更高的超越性视角里找到依凭。

  偏安一隅的赵宋一朝,理学大师们在口舌之争上没少较劲,其为中华文明之正宗嫡传无疑,回回“醉里挑灯看剑”,夜夜梦里北定中原,但抵不住金人、辽人、蒙古人的铁蹄。南人文而羸弱,北人勇而鲁莽,结构性的改良却可弥补性格的欠缺。马英九直言两岸目前没有条件解决“统独”的难题,过度担忧是在“浪费时间”的大实话,比起动则挑起政治对立的绿营人士和动则宣称“不惜代价”的声音倒是明智许多。

  一位旅居北美的台湾学人自从上世纪末开始,就注意到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越来越多地读到“儒家文化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展望未来,儒家文化必将在全世界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对于西方现代社会的许多疑难杂症都能“药到病除”,能够阻止社会道德滑坡等等。他非常惊讶。

  据他调查,在北美的大陆学生学者中,超过80%的人认为大陆存在“三信危机”(信仰、信心、信任);来自台湾的知识分子中,92%的基督徒和77%非基督徒认为,台湾社会正面临道德崩溃的危机。大陆有三聚氰胺,台湾有起云剂,道德崩溃面前人人平等。

  如果这种文化,是指游客所接触到的最浅表的礼貌谈吐、待人接物、卫生习惯,的确自由行的游客可以有更多直接的体会。一位台湾朋友很真诚地告诉我,他们小时候也成天被教育不要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社会公德心方面两岸也就是一代人的差距,想补课并不难。翻一翻清末很传统很中国的时候,外国友人来华的游记和观感,就知道现在这些是公民教育实现的,不是中华文化的实践。

  在这背后,在更深层次或许还能发现某种同宗同源的共性。技术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甚至政治现代化之后,民族性的现代化是否发生了以及发展如何?我所遇到的台湾朋友,就曾深感台湾泛道德化与泛政治化倾向的严重,政治的“恶质化”和“金权化”让他颇为礼仪之邦的自诩而汗颜,他甚至认为台湾人在人性上还没有完成现代化。他的体会能否通过自由行的方式被外来游客体验到,全在个人了。

  当然,他也会告诉我,台湾有佛教的频道,也有基督教的“好消息”电视台,甚至走在街上就能看到一座楼上挂着“××不是正宗佛教,远离××,远离性侵害”的佛教某宗派批评另一宗派的巨型横幅。他也在报纸上读到,许多陆客表示想去电视台现场观看名嘴辩论的节目,因为听着他们在台上随性点评台湾最高级别的政治人物很过瘾,这或许可以成为自由行吸金的新卖点。

  真正想要领航中华文化,不如回到林毓生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观点:中国人文的重建要去除急功好利的心态,这不是任何一个人、一群人或一代人所能达成的。要建立现代化的、合乎人道的新中国,需要建设“民主与法治的制度”和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创造的转化”。两相对照,作为消费者不乏自信的陆客能否在自由行的过程中,感受到台湾不受幅员、G D P总量、政党生态局限的自信,亦未可知。

  我们可以寄望自由行的,不过是来自小康或中产一族的游客们在台湾吃好玩好,不要再脱团,上厕所注意关门、冲洗且不要站在马桶上解手,购票要排队,回来之后开开心心写点游记发在网络上,帮助还没自由行的同胞在主流媒体之外有个渠道,撕掉标签面对面了解台湾人,也了解自己。

编辑:赵萌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台湾一老兵省吃俭用捐600万 毛巾破烂如蜘蛛网   11-06-27 07:57
·台湾南投县发生里氏4.6级地震   11-06-26 22:26
·台湾官员飙脸书渐入佳境   11-06-26 14:05
·台湾花莲外海发生4.4级地震 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11-06-26 13:58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