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林市各种不挂牌的黑出租和正规出租车抢生意 本报记者 刘晓军 摄
昨日,本报报道了我省各地出租车市场存在的乱象。凡事总有因,那么,导致这些乱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连日来,各地记者通过采访出租车司机、随访乘客、走访运管部门,发现三个方面的原因值得重视和思考。
原因1 成本与利润
司机都喊成本高
都喊成本高、利润低,成为本报记者在各地采访中听到的出租车司机最普遍的声音。
铜川市耀州区的哥付师傅说,私自涨起步价是被“逼出来的”,起步价加附加费,起初也是收3.5元。后来找零太麻烦,就干脆“涨”到4元了,涨价的原因,和三轮车对出租车市场的侵蚀有关。耀州区原本300多辆出租车,市场基本够用了,但这两年机动三轮车增多,“三轮车起步价是3元,什么地方都能去,而且还能议价。”这就抢走了部分市场,出租车司机就通过擅自涨价想把钱挣回来。
去年8月以来,商洛运管处加大了对出租车的整治力度,拼座、宰客的现象得到治理,唯独拒载还存在。对此,商洛一些出租车司机表示,运行成本太高、运价过低是商洛出租车拒载的“病根”。的哥李师傅说,如有乘客去稍偏的地方,空载的几率非常高,“空载几公里,也得烧油呀!”把账一算,很多司机都不愿去距离市区稍远的地方。
类似的声音,在多个城市的出租车司机嘴里都能听到。“油价这么高,我们负担重得很!”魏师傅在安康从事出租车经营已经15个年头。在他看来,油费高、各项开支增多,导致出租车从业者的经营成本高,为了赚钱,不打表成为许多从业者的一种选择。
专家:3原因抬高地方出租运营成本
对于司机运行成本不断增高的说法,各地运管部门这样认为,油气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确实导致出租车运行成本加大,但这不能成为司机违规经营的借口。汉中市运管处副处长罗文斌算了一笔账后明确指出:“油价高,只是压缩了出租车经营者的利润空间,并不意味着他们要亏本营运。”
长期从事交通规划、交通政策与管理制度设计研究的长安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王元庆教授表示,中小城市的地域、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出租车跑到郊区,或许只有十几公里,但就有空载返回的可能,部分的哥当然不愿意正常打表。近一两年来油价不停上涨,也压缩了出租车司机的利润空间。此外,就是油价在飞涨,管理费却没有下降。几方面的原因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都抬高了营运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出租司机也由以前的高收入变成低收入,这对于部分“的哥”而言,难免产生心理失衡,由优质服务变成服务态度差、随意拒载、伺机宰客等不当行为。
延安记者站记者随车体验过程中,对10名乘客进行了随机采访,他们中有教师、公务员、大学生、油厂工人等。10人中有8人表示可以接受适当的调价,1人反对,1人表示不好说。可以接受涨价的乘客,更关心涨价的幅度,认为应该在市民的承受范围之内,而且,最主要的是,管理部门应设法降低出租车的运营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