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贴出来不久的提示就被撕去一角
同一小区内出现两个“物业”,两“物业”还分别雇用了不同的保安,并各自行使“权力”。自今年5月份以来,咸阳中华西路中华苑小区的居民们犯了愁,两个“物业”究竟谁真谁假?如此下去,业主的利益该如何保障?
两家“物业”互不认账
“去年9月以来,以前的物业公司从小区撤离后,业主的物业、水电暖等费用,都交给了在物业楼5楼办公的中华苑业主自治管理委员会(筹)(下称自治筹)。今年5月15日,小区内突然贴出公告,称‘自治筹’为不合法组织,即日起将其取缔,由业主代表委员会物业办(下称业委会)承担小区及各项管理工作。告示的落款为‘中华苑业主代表委员会、中共中华苑小区党支部’”。7月1日,小区居民冯先生说,看到告示后,大家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些业主去“自治筹”询问,得到的答复是小区物业工作仍由他们负责,他们对公告内容不予认可。
此后,中华苑小区居民经常能看到两个“物业”互相“打架”的事,先是“业委会”重新聘用了一批保安,小区内出现两拨身着不同保安服的队员,而后又出现各种不同内容的公告,“自治筹”和“业委会”两方各干各的事,互相不认账,而业主也不知听谁的好?
原本两家是一家
1日上午,“自治筹”主任张为和说,小区之前的物业公司撤离后,小区的各类物业工作一直由“自治筹”来管理,至今已有9个多月。“自治筹”成立伊始,小区还成立了中华苑临时党支部,两个机构本是一家。可“自治筹”接管物业工作没几天,因与临时党支部在物业管理上出现意见分歧,当时的临时党支部书记李紫鹏便带着几名成员离开了“自治筹”。“自治筹”物业办副经理潘虹介绍,自5月15日公告张贴后,小区600住户中,缴纳当月物业费的只有360户,6月份缴纳物业费的业主,至今只有308户。而此前,小区居民正常向“自治筹”物业办缴纳物业费的占小区总户数的98%。“我们并不是不愿意退出,只要有正式的业主委员会,我们走了也放心。”
街道办正在协调解决
1日下午,在李紫鹏家中,这位75岁的老人说起“物业”这摊事,情绪还很激动:“当初我从‘自治筹’退出,是因为我觉得它是一个临时组织,主张成立正式的业委会,但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后来我没有办法,才从‘自治筹’离开,一心想组织小区业主成立正式的业委会,只有成立业委会,小区的物业管理才有可能公开透明。目前,业委会的成立正在按程序进行。”
李紫鹏说,“自治筹”一直未对业主进行财务公开,业主对其无法进行财务监督。在5月15日前的屡次“交锋”过程中,一些党支部成员觉得,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由党支部和业主代表委员会出面雇用了12名保安。
秦都区渭滨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冯可义说,针对中华苑小区两家“物业”出现矛盾的问题,街道办正在积极协调解决。目前,已让小区党支部逐户征求意见,待条件成熟后,尽快按程序成立合法的业委会。一旦业主委员会成立,两家“物业”的去留问题,将由业委会来决定。
本报记者要露滋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