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 新华社发
综合新华社、新快报、河南商报报道
路遇老年人跌倒怎么办?扶,还是不扶?关于道德和法律的争议还没有解开,6日卫生部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下称《指南》),又将“怎么扶”的问题摆到大家面前。有网友担忧,专业的“扶起技术”是否会带来新的纠纷?而有网友则感叹,最应该被“扶起”的是“跌倒”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
力挺技术实用应该普及教育
看到老人跌倒,扶不扶是道德问题,如何正确的扶起,则是个技术问题。《指南》一经发布,就引发了网友的激烈争论,但仅从技术方面看,卫生部《指南》中的技术要点受到了好评,不过内容过于冗长遭到网友诟病。
网友认为,这是一个“挺科学挺专业的医学手册”,虽然很多人还纠结在“救不救人”的问题上,但“学习一些急救技巧总是没错的,谁家没有个老人呢”,更建议多进行演习式的普及教育。
网友“木子的玥”也认为,大家应该好好普及一下急救常识,对自己,对他人都是好事。国外有好多这样的教育资源,很多普通人都去考《急救执照》,在关键时刻能够很好地自救和帮助他人。目前中国很缺失此类教育。
不过网友批评说,《指南》太长太累赘,文字也不够通俗易懂,估计不少人都没有耐心看完,应该编成短小的口令,易学好传播才有效果。
反思谁先扶起跌倒的道德
在学习和讨论老人跌倒怎么扶起,如何扶起的问题前,无法回避的是解决该不该扶的争议,社会要先扶起的是跌倒的道德和扭曲的社会价值观,这才是大家所担忧的。
“不是怎么扶起的问题,是扶不扶的问题。 ”“当今社会真正缺失的是公德与诚信。 ”记者看到,在网上,仍有很多网友直言表态“如果碰到有老人跌倒,我一定要去扶的,义不容辞”。
但当“一个社会,连跌倒的老年人都不敢扶或不能扶,还需要专家讨论,法律解释,舆论呼吁,还颁布一个所谓医学专业指导手册……社会已经冷漠堕落到这种地步,不可悲可恶可怜吗?! ”这是网友“新安老丁”的感叹。
跌倒的不是老人,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与人的信任,以及法律的公信力。不能重建社会诚信,再多的《指南》也扶不起跌倒的老人。网友“谢拉昆明”说,“这种技术指南,记录中国一个时代的黑暗标志,和月饼税一样,记录一个时代已坏的标签。 ”
回应掌握正确急救常识有助于救人
“其实,卫生部同时发布了一系列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老年人跌倒只是其中一部分。 ”河南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周刚说,《指南》更多的是提醒消除老人摔倒的隐患,卫生部门的主要职责,是通过伤害监测和调查,系统地收集老年人跌倒事故的严重程度、特点和后果方面的数据,尽可能多地掌握老年人跌倒伤害的全面情况,以期或减少危险因素。
周刚也一直在关注“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的全民讨论,他认为这是个社会问题,就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卫生部门普及急救知识,是承担它能做到的职责。 “这和道德并不矛盾,掌握正确的急救常识,才会让有道德人帮助别人时更有胆量。 ”
博友“齐齐”就觉得这个《指南》很有必要,如果好心办坏事,啥证据也帮不了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