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911,说到底就是怎么来看待人性,怎么理解人性的尊严和价值” A3版911十周年,美国多个城市全面戒备,防止恐怖袭击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等,史称“911事件”。
历史证明,这一天,不但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此后,美国人发动复仇计划。历史不能假设,如果没有911,今天的世界版图和世界格局,都会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美国人完全可以骄傲地拿出成绩单:头号敌人本拉登被击毙,阿富汗已变了天,伊拉克换了颜色,利比亚卡扎菲政权也被赶下台……但,即便如此,10年后的今天,美国人依旧在911的阴霾中舔舐着旧伤,美国人如临大敌,纽约和华盛顿等多个城市加强警戒保安,防止恐怖袭击再次发生。
事实证明,美国人走过了历史,却还没有走出911。很难想象,恐怖主义在过去10年里成为全人类的公敌。向恐怖主义宣战,美国人斗志昂扬,但10年的“反恐大业”,被证明虽然从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个胜利,但同时也“涨敌人士气”,虽然从肉体上能够消灭恐怖分子,但却没有铲除恐怖主义土壤,美国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指数一直低位徘徊。
固然,苦难是磨炼意志和力量的砺石,但没有人愿意主动找苦吃以磨炼。而就如美国学者总结的,一个国家,无论如何强大,只要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只要违反了基本的规律,就一定会遭受重挫。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策都适用。换句话说,先有“恐”,后有“反恐”,美国反恐的经验和教训,重要的不是用什么先进技术探求恐怖分子“在哪里”,关键在于要弄得清恐怖主义“是从哪里来的”,这是美国人用10年逐渐明白了的道理,否则,再严打再反恐,也只能是越反越恐。
归根结底,恐怖主义说明人与人、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对立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矛盾和纠纷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况且,用历史的眼光看,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乃至对抗很难完全彻底地消除,但问题的关键症结,就正如有学者说的,“怎么看911其实是怎么看人性”,一个社会里的矛盾和风险往往就潜藏在对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的如何看待和保障上,必须让每一个人获得应有的尊严和幸福感,如若一旦正常的权利保障和文明守护机制失灵或失效,世界就将布满裂痕,极端的情况下,恐怖分子也会成为某些人心中挑战强权的“英雄”。
我们不是911的亲历者,但,在恐怖主义全球化的今天,就当旗帜鲜明地谴责恐怖主义。有必要提及的是,今年,同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真正成为 “地球村”一员的10年,融入世界,则意味着向西方取经,这位叫“美国”的村民,以自己的亲力亲为给我们熟悉“地球村”新规则提供了参照,更重要的是,911是全世界的一面镜子,看到了别人是怎么面对悲伤和重新振作的,这尤其于我们今天谋求塑造现代国民性而言,也不无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