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创新 规划引领 城乡统筹 民生优先
关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根本途径。在科学推进西咸一体化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中,西咸新区沣东新城通过“开发区+行政区”管理体制创新、项目和园区引领带动,正在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平台和功能承载与辐射区。
沣东新城在建立和推进过程中,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先行先试,实施管理体制创新,通过开发区托管区域农村的方式,建立全新的“开发区+行政区”管理体制,将开发建设与行政管理、社会事务和民生保障同步推进,融合发展,解决开发区与区内“三农”“两张皮”现象,真正实现寓城乡统筹于开发建设,使区域群众特别是农民真正成为开发建设的受益者和建设者。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沣渭新区乡镇街道托管及有关管理体制方案》及《沣渭新区街道托管移交工作方案》的要求,经过与市级相关部门及未央、长安两区积极沟通,全面对接,逐一落实,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委托授权和交接工作。
托管半年来,新城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理念和“大部制”运行模式,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关注热点、打造亮点,在适应中总结,在总结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全方位承担行政管理和社会事务。在开发区托管农村,实施“开发区+行政区”管理新体制下,如何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开发建设,在探索实践中我们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形成以下几点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 必须做到规划统领
新城管委会按照省、市关于建设“大开大合”、“组团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现代田园都市要求,避免“摊大饼”,一开始就将全区作为有机整体,编制区域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功能区划和产业布局。并将城乡统筹规划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的重要组成,高标准编制,明确城乡统筹的目标、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同时,按照突出生态田园、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理念,认真落实都市农业规划的编制。为大力发展现代田园都市打好基础,实现农业与城市化的共存,打造城市文明与田园风光相融合的典范。
统筹城乡发展 必须实施体制机制创新
托管农村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体制保障,但如何将托管农村与开发区精简高效的体制有机融合,承担好托管的行政管理和社会事务,我们认为,必须以“大部制”为基础和平台,在探索创新中,形成分工合理、配置优化、渠道顺畅、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体制格局和运行机制,切实发挥和展现“开发区+行政区”体制优势。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是探索实施职能优化整合。首先对存在密切联系的工作,如市容园林、城管执法、四城联创、爱国卫生、交通管理等,由一个部门集成,协作推进。其次对某一方面工作的具体职能,如卫生工作中的卫生监督、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等,筹建成立了公共卫生管理中心,集各项职责于一体。第三对存在交叉的工作,强化联系和配合,既丰富活动内容,也节省人力物力。
二是探索实施事权下放街道。在管委会-街办两级管理体制下,必须深化事权下放,赋予街道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管委会层面做好政策业务支持、经费预算保障和监督指导。经过梳理,现已将民政、计生、市容保洁等数十项事权下放街道,将婚姻登记处、城管执法大队等交由街道日常管理,充实和完善了街道的职能。
三是创新实施社会管理机制。新城大胆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尤其是对环卫保洁、绿化养护、公用设施维护、甚至在政府主导下的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同时,管理部门做好监督协调管理,便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是探索工作方法。新城管委会将科技手段引入管理工作之中。如对渣土车管理难的痼疾,在加强监督巡查的同时,为建筑工地、垃圾消纳场、渣土车安装IC卡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全方位监控。
城乡统筹发展 必须做到全面协同融合
城中村改造作为开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是加快开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的重要抓手,而做好改制和综合配套则是重中之重。在统筹推进区域城中村改造中,我们的具体实践是: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针对无形改造,先立规矩,先安置、后拆迁,同步启动、分类实施。着手制定改制的实施细则、基本流程及身份户籍转变、社保衔接等具体工作流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二是确保公共设施配套。在城改安置小区建设时,同步对幼儿园、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建设,确保城改农民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切身感受到新区建设带来的直接实惠。
三是推进殡葬管理。为移风易俗,促进项目和城改顺利实施,下发实施火化、迁坟及骨灰过渡存放补贴办法,倡导推行火化,搬迁老坟过渡,同时启动六村堡和王寺两处骨灰纪念堂建设。
四是开展教育培训和就业。积极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发展公益性岗位等,促进就业,支持自主创业,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就业有渠道,生活有保障。
五是完善社会保障。采取灵活多样的保障方式,从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入手,做好相应的衔接和纳入,实现“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确保农民生活水平随着新区发展而提高,解除后顾之忧。
统筹城乡发展 必须坚持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关系群众根本利益、社会和谐,也是沣东新城建设发展的终极目标。从托管伊始,就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方位、多举措、尽全力保障和改善区域民生。
一是抓好基本救助,保障困难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在托管过程中,我们快速摸清辖区困难群体基本情况,完善档案管理,下发实施城乡低保、城乡救助等5项实施细则,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完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积极做好残疾人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保补贴工作,实现补贴到位率100%。帮助残疾人提升就业能力,组织开展2期残疾人电脑技能培训班。实施助学扶智,资助所有贫困残疾人及家庭成员完成学业。
二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督促6个市级新农村重点村按照“四改、五通、五化”建设标准进行实施,切实改善环境面貌和居住条件。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全区群众饮水问题。
三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强化对基层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创建六村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国示范中心”,创建三桥、斗门等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成了农村待孕妇女增补叶酸、65岁以上老年体检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辖区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完成了国家基本药物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工作,并开始在130所村卫生室进行推广。
四是全力抓好防灾减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健全完善灾害救助体系,在各街道设立灾害信息员,制定、灾害应急管理办法,编制、地震、防汛预案,建立救灾仓库,储备救灾和防汛物资。成立慈善会和红十字会,设立启动基金,开展募捐和“消防演练”等活动。
五是全力维护食品安全,确保人民饮食安全。健全监管网络,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筹建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所,确保食品药品监督执法有序衔接。
六是维护物价稳定,确保正常的价格秩序。组建了各街办物价工作站,确定了7个超市和3个集贸市场为价格监测点,开展价格监测。做好对辖区内卫生医疗收费、教育收费、酒店宾馆价格备案等各项收费工作检查,规范收费行为。
统筹城乡发展 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这样做:
一是加强计划生育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规范计生工作制度、标准和流程,健全服务网络,率先聘用村计生专干,加强基层队伍管理,做好技术服务、奖励扶助和宣传工作。针对征地拆迁中,为利益分配而突击抢生、非婚生育等现象,我们及时起草制定相关办法,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和奖励扶助政策,加强引导,对计生户在城改、征地、拆迁等集体利益分配时给予奖励政策,同时与公安等部门探讨建立联动机制,在户口上报等环节做好信息沟通互动,加强管理,并严厉打击“两非”行为。
二是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不断加大对网吧、歌舞娱乐场所、印刷企业、锦绣阿房宫等单位的检查执法力度,净化市场环境,确保规范有序。围绕建党90周年,组织各街道开展了红歌会、“七一”书画展等庆祝活动。为新西北社区、西纺社区等六个社区装配了户外健身器材,协调落实了农村电影放映惠民工程,在王寺、斗门和高桥三个街道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推进20座农家书屋建设及高桥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
三是抓好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指导监督,确保基层稳定。深入了解区情、街情和村情,组织对各街道工作人员进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相关操作流程的专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指导完成好全区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四是做好拥军优抚、民族宗教工作。尊重民族信仰,在重大节日期间对11个宗教点和3家民族企业进行走访慰问,认真做好对大型宗教聚会活动的监管。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春节、“八一”期间组织对驻军单位、优抚对象进行了走访慰问,加强军地之间的团结和互动。提前了解掌握复转军人安置政策和流程,配合做好复转安置。
五是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提升。建立“村收集、街清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启动5个街道垃圾压缩站建设,为各村配备清扫保洁人员和垃圾台。进一步提升标准,推行垃圾袋装化收集,打造农村环境卫生提升的示范村。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科学地托管农村,承担行政管理和社会事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将城乡统筹融入开发区建设,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道路还长——
(作者系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城乡统筹办主任) 刘洪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