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台了对特困地区学生每日餐补3元的政策,这是一项好政策。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个来自中央的3元,到了基层,到了学校,再到学生碗中还剩多少?
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形:1元被食品供应商赚走了,1元被学校克扣掉了,到了学生碗中还剩1元了?
以上想法真不够主流,但是,“从坏处着想,向好处努力”的思维方式是无害而有益的。假定,某学校的校长,要求下个月每位学生每天自带一个鸡蛋,因为事先得知,下个月上级来抽查或记者来采访,届时,要求学生必须回答鸡蛋是学校发的,以表示伙食达标,不出意外,家长们都会就范和配合的,因为校长身后是无所不能的官场,而官场中的官员基本不换班。
还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只要你敢补1元,那么我就敢涨2元,钱不能直接吃,钱要换成食物才能吃,换的过程随行就市,价格涨跌寻常事,谁能保证这笔来自中央的钱,到了偏远地方不扰动当地的价格体系?不会变成某些公司消化积压食品的契机?
好事要做好,发了“3元餐补”还需配发“1套制度”。
从实务操作角度,最为关键的环节是,这1套制度应该由发钱人来制订,然后发下去让用钱人来执行,而不应该由用钱人来试点,然后让发钱人例行公事去认可一下。其中奥妙,你懂的。(作者:云涌 来自:强国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