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环境的改善与城市复兴的推动将是亚洲经济振兴的重要支点。作为城市主要载体的景观建设,必须更为关注对推动城市发展的经济性、市民居住的舒适性与便利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注重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2011年11月1日,在日本福冈市召开“2011亚洲都市景观奖”颁奖典礼暨都市景观发展展示交流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表示。
本次会议由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亚洲人居环境协会、福冈亚洲都市研究所、亚洲景观设计学会联合主办,100多位来自日本、中国、韩国、泰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从事城市开发、规划、建设、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出席了活动。
当前,突进与落败并存的经济态势在亚洲地区交织、重叠,在经济增长率持续攀升的同时,亚洲同样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和升级的挑战。作为未来竞争的基本单位,越来越多资源枯竭的城市、灾难重创的城市、生活环境恶劣的城市、经济产业凋敝的城市、文化迷失的山寨城市,面临着复兴之困。
“生活环境与城市复兴将是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发展主题。”亚洲人居环境协会主席刘兴达在致辞中表示。
对此,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主任野田顺康先生在主题发言中指出,臻于完善的都市景观建设将不仅有利于公平、积极、和谐的市民生活环境建设,更加能够通过吸引投资以及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城市的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作为成功经验,获得“2011亚洲都市景观奖”的10个项目分享了各自的理念和成效。
以生态复兴推动城市复兴的是“2011中国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项目。项目所在地的广运潭位于浐灞两河三角洲,在数年前,河流污染、垃圾围城,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此,生态区管委会编制了浐灞河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规划,从河流综合治理和全流域生态重建入手,让河流休养生息、恢复生态功能。成为了中国西北首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被评价为“提升了环境质量,也提升了地域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
以历史文化推动区域经济振兴的是中国北京南锣鼓巷。项目利用合理的规划保护和利用了740多年历史的不同朝代的风格建筑以及“鱼骨状”胡同肌理的居民区,完整地延续了胡同里的邻里文化、语言文化、胡同文化等民俗风情,成为了古城民居的活化石,城市历史的活档案,北京的文化旅游新名片。专家评价认为,“它的建设基于积极参与的社区营造、并恰到好处地处理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社区营造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包括韩国、东南亚以至整个亚洲都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此外,荣誉本届活动颁奖的还有从核爆废墟中复兴的城市——日本广岛市、利用高尔夫球场建设理想化社区的舞多闻,观光与自然紧密结合的日本济州岛项目Jeju Olle Trail,运用新技术、将盐碱地的改良实现防洪治水、改善景观的中国青岛高新区水系园林景观方案设计和专项规划,韩国地方城市商业街项目——浦项中央购物街的环境治理、市民与行政当局联合开展的日本熊本城整修工程等。
据主办方介绍,“亚洲都市景观奖”自2010年4月发起以来,由于其专注于对环境保护、安全与人性化、历史文化传承以及经济因素的评估标准,科学的评审流程以及指导,以及对各地区景观项目的指导与改善作用,受到了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