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联防员强奸案受害人丈夫:盼孩子长大不再受欺负
http://news.hsw.cn    来源: 城市信报  2011-11-17 16:54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网友曝大明宫遗址公园损毁严重 市民素质亟待提高
网友曝大明宫遗址公园损毁严重 市民素质亟待提高
《国家地理杂志》2011年摄影比赛参赛作品
《国家地理杂志》2011年摄影比赛参赛作品
·美公司推出泰坦尼克号沉船游 遭遇难者亲属痛批
·奥迪司机当街调戏人妻 撞倒丈夫后反复碾压致死
·4名90后怂恿女友卖淫 用棉球沾鸽子血佯装处女
·甘肃省正宁县一幼儿园校车被撞 致19人死亡
·广东韶关一酒店保安连杀乞丐小学生 均为13刀毙命
·北京一女子人工呼吸救醒男乞丐 市民怀疑是炒作

 

  妻子在自己面前遭受他人凌辱,32岁男子选择沉默。

  10月22日发生在深圳的联防队员强奸案,公众一方面将质疑的目光对准了身为丈夫的杨得松,另一方面嫌疑人杨喜利及其家人的所作所为,也遭到了公众唾弃。信报记者调查发现,强奸案发生的过程中,杨得松并不是唯一的目击者。面对懦弱的父亲,杨得松13岁的女儿第一时间跑到奶奶徐杨氏租住的家里,向奶奶报告。等奶奶赶到“隆兴家电”与杨喜利“拼命”时,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杨得松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什么样的成长经历?他自己和家人又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15岁随母亲南下广州拾破烂

  一个32岁的青壮年,在妻子遭人强暴时,自己选择沉默,在公众看来这不符合常理。公众在关注事件本身的同时,不禁要问,是什么造就了杨得松懦弱的性格?

  老母亲杨徐氏说,她这一生共为杨家生育了4个孩子,前3个孩子都是女儿,后来他才生下了杨得松。

  当年安徽阜阳临泉老家很穷,家里养4个孩子共6口人吃饭,杨得松的父亲只能没白没黑地下地劳作。而在20年前的1991年,自己时年56岁的老伴在治理淮河时因劳累过度得病去世。而那一年,杨得松只有12岁。

  老伴去世,家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以往靠老伴赚钱养4个孩子,如今经济来源没了,单靠她种2亩薄田养育一家人,尤其是还未成年的杨得松已经不现实。

  将19岁的女儿匆忙嫁人后,在广东一个亲戚的指点下,56岁的杨徐氏带着15岁的杨得松乘了数天火车,南下来到了广东省广州市,开始拣破烂养孩子维持生计。

  杨徐氏说,初来广州这个大城市,尽管是拾破烂,但得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为此,她将手里仅有的70元钱用来租了房子,这样一来身上带的钱已几近花光,为让儿子吃上一顿饱饭,她不得不带着方便面盒子到火车站和人流密集处乞讨。

  每天杨徐氏带着儿子行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子翻垃圾桶,甚至有时在小区的楼下,看到居民扔的吃剩下的饭菜,舍不得吃的杨徐氏会将这些饭菜给儿子吃。

  杨徐氏说,除此之外,有时娘俩饿急了会“扒垃圾吃”,“孩子也就成了‘垃圾孩子’”。之后,娘俩一路从广州拾破烂拾到了深圳。

  15年前,杨喜利不给钱开走了他的摩托车

  在熬过了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后,17岁那年,杨得松用娘俩拾垃圾赚来的500元钱买了一辆摩托车,开始用摩托车载人赚钱。

  由于初来深圳,对当地交通并不熟悉,载人的杨得松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乘客送到目的地,这也惹得乘客不满,有些乘客甚至拒付车费。

  数月之后,2年从没回过安徽临泉老家的杨得松第一次回乡为去世的老父亲上坟,这次杨得松将摩托车骑回了老家。

  1996年,在杨得松的临泉老家,摩托车算是新鲜玩意,杨得松将这辆摩托车带回老家后,引起了杨喜利的“注意”,杨喜利非要花钱买下这辆摩托车,可事实是杨喜利把车开走了,却始终没有给杨得松钱。

  从安徽回到深圳的杨得松,又新买了一辆自行车,开始穿越大街小巷收破烂。

  从拾破烂到收破烂,这个简单的跨越,让这个只上过两年小学的杨得松用了整整2年时间。

  从最初收酒瓶子、废塑料,再后来,杨得松收起了一些旧家电,这些旧家电里不乏有一些旧电视。晚上回到家后,在灯光下,杨得松开始拆卸这些旧电视,久而久之自己竟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维修电视机。

  之后,杨得松在深圳宝安区租了一个门面房开始收旧电视并维修电视,再将这些经过维修的电视卖出去。

编辑:王茜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联防队员强奸民工妻子续:媒体行为如集体偷窥   11-11-14 16:53
·杨武事件:没血性的丈夫怎么办?华商专题   11-11-09 16:10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